《周易·系辞》中的一段话是怎样用《易》的

佚名 2022-11-24 16:14

《周易·系辞》中的一段话是怎样用《易》的

一本《周易》,让现在的人们无不感到讳莫如深,概因语言不通也!别说去用,就连怎样去看懂,也都像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下面借用《周易·系辞》中的一段话,来介绍一下我们的老祖先是怎样用《易》的。因水平有限,只能请各位知友将就着看了。

一、始祖伏羲创《易》显用,神农效之

1、“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大过卦吉祥网,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氏说的就是伏羲老祖了,这是说:伏羲老祖当年天下称王的时候,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还去观察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各种野兽,是怎样与地理环境相融洽生存的。

然后再就近拿取身上的各种零部件,与远处不同的事物进行归类比较。于是就做出了八卦,用来沟通暗神显明出来的功用,用来表现万物是如何存在的情状。

这一段说得就是伏羲老祖是如何创制八卦,以及目的是什么。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这是说伏羲老祖教人用绳子编织成网,用来狩猎、打鱼,这种方法大概取之于离卦。

离为火,火焰中虚,中虚的火焰排列在一起,就成了一张网。正是老夫子所言:“以制器者尚其象”,从卦象中得到启发来像形制器。

2、“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周易·系辞》中的一段话是怎样用《易》的

这一段言明了,伏羲老祖驾鹤西游之后,到了神农氏执政的时候,选用结实的合用木材,通过砍、削、揉等方法,制作出木锹、木锄之类的工具。

然后将这些工具的诸般好处以及用法,都教给天下的百姓去推广应用。这种发明,大概取之于益卦。

又选择每天大晌午头农闲的时候,设置交易市场。使得天下那些需要换货的民众,聚集起了天下要交换的货物,都可以到这种市场里去换取自己所需之物,然后各自退身而回。

能够想出这样的设市交易的方式,大概是取之于噬嗑卦。

益卦上巽风下震雷,锹、锄之类器物的柄长,上面的长柄舞动起来像风一样,下边的锹头、锄头触地之后,能够震动松土。或许是这种原理,是以说成这些农具的制作,皆取象于益卦。

噬磕卦上为离火,下为震雷。日照正午为火旺,市场交易人来车往,声如震雷。此乃以物象显示卦象,象形而已。

二、黄帝、尧、舜承《易》光大 文明繁华

1、“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明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这段翻译过来就是说:神农氏离世之后,到了黄帝、尧帝、舜帝掌管天下时,不规定死章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不同的方法去实施管理,使广大民众从不会感到疲倦厌烦。

又将那些隐晦不明的道理,明明白白地讲给百姓们听,使天下的民众能够选取对自己适宜的去用。

等到《易》中所讲的道理用完一遍,就将其再行变化,变过之后,又畅通无阻了。这样不断地变通,就能够长久不停地运用。

所以说,这都是来自于天帝的保佑,只有好的而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黄帝、尧帝、舜帝这三位圣君在位时,能够把自己的衣裳挂起来,不用去管朝政,而天下就可以大治。这种做法,大概取之于乾坤二卦。

乾为天,坤为地。天道光明、温暖,普爱天下;地道广大、养生,无所不容。

这三位圣祖,把天地普爱普惠的自然道理,很明白地传到了天下百姓们当中,让人们各自去挑选对自己合适的去用,这就相当于让老百姓自己去管自己。

若是人与人之间产生什么矛盾了,大概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自己去评判谁对谁错,无须到什么官府时,才去论长道短。

如此一来,官府衙门岂不都成了摆设?非也!各级官员们自然都应该深入到民众当中去,去帮助圣君为百姓宣讲天地自然的道理。

由此或可知,黄帝、尧、舜能做到垂裳而治,那是百姓们懂得了自然道理,可以自我管理啊!这是超级的民主自由,无须法制,不用官治,只有民治。

2、刳木为舟,掞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周易·系辞》中的一段话是怎样用《易》的,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该一段描述得就是这三位圣君怎样用《易》的成就了。

【1】教人把大树的中间掏空,做成了独木舟;又将坚韧的弧形树皮压平,做成船桨。

舟桨的好处,是可以用来渡过江河湖泽这样阻隔不通的水面,使人或物能够到达更远的地方,使天下人都能从中得到好处。

这应该就是航运业的早期雏形了,这样做的思路,大概来自于涣卦。

涣卦上为巽风,下为坎水。风行水面,畅行无阻。巽风五行属木,木浮于水,故用树木制成舟楫。

【2】又教人赶着牛乘着马,驮运着重物,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可以使天下人从中都能得到好处。这样的方法,大概取之于随卦。

随卦上卦为兑泽,下卦为震雷。兑泽象形盛器,可以载物;震雷表现坚定地震动。牛马驮物是也!如今的汽车载货也是这样,这样早期的陆路运输业就产生了。

【3】居民的住宅院落都垒砌了至少是双重门,在门上安装了类似于梆子那样的报警装置,以此来等待土匪、强盗之类的暴徒。这样的预警防范措施,大概取象于豫卦。

豫卦上为震雷大过卦吉祥网,下为坤地。天上响雷,大地回应,声震百里,那是大地早就预备着等在那里呢!事先安装好报警器物,只等暴徒一旦破门而入,就能够及时发出警讯。

如今的各种报警装置,各种预案、设计,应该都是沿袭于此,只是人们不知罢了。

【4】日常生活中,又教人截断适用的树木,做成杵干,在坚硬的地面上挖出半圆形的臼穴,用来摏碎粮食等物。

这种杵臼的好处,是使得万千的百姓民众,可以很方便地用它来解决吃饭的问题。这种方法的由来,大概取之于小过卦。

小过卦上为震雷,下为艮山,其象为雷声越山而过。杵干上下捣动以像震雷,臼穴坚石(实)以像大山,象形制器而已。

【5】又用结实的筋绳为弦,弯木为弓;把细木杆的一端磨尖为箭。这种弓箭带来的好处,是可以用它来显威天下。这种设计的思路,大概来自于睽卦。

睽卦上卦为离火,下卦为兑泽。火焰上,水润下,这是一种水火反目之势。弓弦合而为离火中虚之象,箭矢射出,就像泽水瀑落,犹如反出山门之僧。

真的是奇思妙想,叹为观止。

三、夏、商至周 用《易》补漏

1、“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这是说上古的人们,还都是在地上挖洞穴当居所,散落于野外。夏朝以来的后世圣君们,就将人们的居所改成了宫殿、房屋居室。

这样的宫室《周易·系辞》中的一段话是怎样用《易》的,上有栋梁盖成的屋顶,下有四面成围的宽阔空间,以这样的建筑结构,来等待风雨的侵袭。这样的设计思路,大概是取之于大壮卦。

大壮卦上为震雷,下为乾天。栋梁悬顶以像震雷大过卦吉祥网,下宇空阔,来像乾天。这种房子必须要盖得结实,一旦房倒屋塌,就是人命关天。

2、“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这里是说,上古埋葬死去的人,是给他们穿上厚厚的衣物,再用柴草包裹好,然后就扔到距离住处不太远的野外。

这样既不用土封好,也不栽树用作标记,好像丧期没完没了一样。后世的圣君就将其改为用棺椁装殓,死人入土为安。这种方法,大概取象于大过卦。

大过卦上为兑泽,下为巽风,是一种大水淹没树木之象。活树淹入水,死于黑暗之中。人死入棺椁,同样是陷于黑暗,再用厚土压封,再无光明可言,此乃取意。

3、“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这是说,上古的圣君,是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管理,到了后世圣君这里,就将其改为用书信契约处理事情了。百官都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治理做事,百姓们也可以用此来查阅监督。

夬卦上为兑泽,下为乾天,这是一个云浮于天的自然景象。空旷的天上一无所有,多了云彩标注、画图,其内容自然就丰富起来。

这应该是个象形制器的招数,过去的唱片上留音,如今的激光刻盘,大致都可归于这样的方法。

看了以上的介绍,不知年轻的朋友们又该做何感想?假如时空能够倒转,以现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套用到远古,以上的每一项发明,都可以堆金砌银。

人们皆以连绵不断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而感到自豪,我们的文明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从这里大致就能够窥见一斑。

小小的一幅卦象,里面又蕴藏了多少玄机?不去深入钻研,就难以挖掘到其中的宝藏,这不是去猜度卦爻辞的意思就能解决的问题。

西人能借用东方的阴阳观念而成0、1二数,结合现代科技,成就了如今的信息时代。

我们手中有这么多祖先留下的宝贝而不知何用,难道不羞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名言,岂能是白说?

下一篇: 大盘震荡下杀,尾盘死亡之象大过卦四十分钟
上一篇: 第一章怎样装卦装卦就是把用以占断的要素标记在画出的卦上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