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佚名 2023-07-16 15:06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看《易经》和《红楼梦》是如何互相注解的!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探春改革,是《红楼梦》里的一出重头戏。从时间来看,改革发生在第五十六回,而荣国府经济上出现捉襟见肘,发生在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之际。也就是说,探春的改革,属于未雨绸缪,为了避免出现“后手不接”的状况,从“兴利”和“除弊”两方面挽救荣府的颓势。

显而易见,探春的改革失败了,荣国府还是走到了“后手不接”的地步。为什么会失败?是探春的能力问题吗?书中没有写明,但我们可以结合《易经》,来找到答案。

《易经》中的革卦,讲的就是改革,用雷霆手段革除旧弊,但改革能否成功,却不是决定于革卦,而是决定于革卦之后的鼎卦,只有革和鼎结合,才能让改革进行到底《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获得成功。

探春的改革,问题就出在有革无鼎,因此,失败是必然的。

“巩用黄牛之革”:改革需要意志坚定、铁面无私,探春做到了。

“巩用黄牛之革”,是革卦里的爻辞,意思是用黄牛皮所做成的绳索来捆绑,才能绑得牢固,用以形容改革者的意志和决心。

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不仅要改变人的生活习惯,而且会动摇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阻力重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改革者意志不够坚定,半途而废,或者过不了人情关,都会导致失败。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在这一点上,探春是个合格的改革者,贾府的姑娘媳妇,只有她有魄力,也只有她能做到六亲不认,敢当众把亲妈赵姨娘给驳回去。

对于荣国府的“后手不接”,一直非常关注家族命运的探春,自然比黛玉更早就意识到了,所以她早就留了心,想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以图挽救家族。因此,她初掌管理权,就提出“除宿弊”,拿已经不适用的老规矩开刀,“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

儒家社会,特别注重对老规矩的尊重和承袭,因为关系着孝道,废除老规矩,很容易被扣上对祖宗不孝的帽子。因此,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稍微自私一点的人,就不会去做、不敢去做,所以需要魄力。

比如,探春发现宝玉、贾环、贾兰上学的公费与月例银子属于重复费用,便作主把公费免了。

其实,一年的公费才八两银子,对于宝玉来说,有没有无所谓,但对于贾环和贾兰来说,都难免产生嫌隙,因为贾环背后站的是赵姨娘,贾兰背后站的是李纨。赵姨娘和李纨,都是在银钱上比较小器的人,这一改革,首先动了她们的利益,怎能甘心?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但这件事是探春做的,就无话可说了,不服也得服,因为赵姨娘是探春的亲妈,先从自己人下手,体现的就是铁面无私,谁还能说什么?

顺着这个路子,探春又随即革掉了姑娘们每月二两的“头油脂粉”钱。

这两件事办下来,节省下来的钱虽少,但立了威,也让人看到了探春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巩用黄牛之革”,敢想也敢做,雷厉风行,且不怕得罪人。

“鼎颠趾易经革卦怎么解易经革卦怎么解,利出否”:探春的改革仅限于小打小闹,无法触及到荣国府的根本。

改革的目的,无非破旧立新,不过根据具体情况,所破之旧、所立之新有所不同。探春的破旧立新,是冲着开源节流去的,即经济改革,所以先做了两件节流之事。

贾府的“宿弊”,主要在于生活奢靡,导致了入不敷出。所以探春的改革方向是对的,如果按照她的改革思路,先从自己开始,先从小事开始,推己及人,由小及大,一步步推进,完全可能取得成功,让贾府上下焕然一新。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但是,最大的阻力出现在“鼎颠趾,利出否”。这是鼎卦的一句爻辞,鼎,本义是煮食物的器皿,因其厚重,且有着供给食物的含义,被引申为国之重器,或举足轻重的人物。

“鼎颠趾,利出否”,把鼎颠覆过来,把鼎里已经过期不能食用的食物全部倒掉。这讲的是改革的彻底性,要想让改革进行得彻底,必须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配合,愿意从他(她)开始“除宿弊”。

这是改革最为关键的因素,成败都决定于此。

荣国府的鼎是贾母,探春的改革如果得不到贾母的支持和配合,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荣国府的奢靡是自上而下的易经革卦怎么解,即由贾母带头,上行下效。探春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从孙子辈开始,虽然得到了王夫人的支持,但却到不了贾母的层面。

也就是说,探春敢革宝玉、贾环、贾兰的上学公费,敢革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再推进一点,革王夫人的日常费用也行得通,但怎么都不敢也不能革贾母的奢靡支出。

革上学公费多少钱?每人每年八两,一共也才二十四两。革姑娘们的头油多少钱?每人每月二两,一共也不过百来两,再加上通过承包大观园来“兴利”,一年也只有四百两。这些钱加起来,都不足贾母个人花费的九牛之一毛。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所以,探春的改革,革来革去,都只能在小事上做文章,对于影响荣国府经济的根本问题,她毫无办法。

这样看来,探春的改革更像一出闹剧,在大家眼里,这不过是探春小姐新官上任想烧几把火,烧两下自然就熄灭了。所以,平儿对探春提出的方案都极力赞同,并代表王熙凤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这样的改革,无论结果如何,对王熙凤都是好事,一方面做了王熙凤想做而不敢做的,另一方面转移了下人们对她的抱怨。

可以想见,探春改革的结果,是不了了之。作为孙女辈,她虽然暂时拥有了掌管之权,但这权力的使用范围极其有限,也仅限于在大观园里管一管,且只能管一些无关痛痒之事。

其根本原因,探春的份量不够,别说把鼎颠覆,就是想碰一碰鼎,都没有资格。

所以,改革这种事,只能是由最高统治者发起,并且最高统治者有决心进行到底,才可能成功。

这一规律《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可拿到历史上去验证,很多由皇帝支持的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始,最终还是败于皇帝的妥协和放弃。其妥协和放弃的原因,通常是因为触及到了皇亲国戚的利益,皇帝要么无能为力,要么心软,魄力不够。

荣国府虽然是王夫人当家,但最高权力依然掌握在贾母手里。探春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没有和贾母通气,更别说得到贾母的支持了。

当然,贾母也必定不会支持,因为这一改革,不但要革掉贾母的生活习惯,还要革掉贾府的面子,是万万行不通的。

因此,失败是必然的。

不过,这件事对探春本人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她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实习。有了这次实习,她能收获很多经验,包括方案上的,执行上,人事关系上的等。这些经验,随着她远嫁为王妃,成为了一个有话语权、举足轻重的鼎,她就能在遥远的蛮荒之地,实现她开创事业的抱负。

《红楼里的易经》系列之三:有革无鼎,探春的改革,为何挽救不了贾府的衰败?

综上可知,要想改革成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改革者有魄力,能抗压,二是改革者拥有实施改革的权力,有如鼎器般一呼百应,这就是鼎卦象辞中所说的,“君子以正位凝命”,只有处在正当的位置上,才能发布命令。

探春有魄力但无权,有权的贾母又无心改革,所以,无论探春的能力有多强,都阻挡不住贾府驶向衰败的滚滚车轮。

下一篇: 风水堂:泽火革卦的传统解卦
上一篇: 风水堂:《易经》中的辩证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