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学术概念

佚名 2024-04-03 10:08

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学术概念

探讨基于语言记录符号与文化传播主体双重身份的汉字文化设计概念

文 / 陈 楠

内容摘要:本文从梳理和分析“汉字设计”“传统产业设计”“创意产业设计”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等相关概念出发,对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概念展开讨论。通过对传统产业附属功能的“字体设计”和将汉字文化作为传播主体的创意产业的“汉字设计”进行比较传统文化字体,探讨汉字设计在设计方法、设计范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异同。此外,基于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汉字文创设计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字文化设计”的学术概念,用以区分于传统汉字设计,深入探究概念和标准。本文旨在推动汉字文化的活化与创新,并为提升汉字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创意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实践创作,建立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汉字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 字文化设计 设计标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民族自信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文化学者和普通民众开始关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来自专业院校与实践前沿的优秀汉字设计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汉字设计也因此呈现出兴盛之势。曾几何时,通过放大拉丁字母获得国际化现代感的做法正在不断被风格多样、个性十足的汉字创意取代。方正、汉仪等字库设计机构研发的汉字商用字体数以千计,应有尽有。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与设计实践相配合的设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于“汉字设计”的相关学术概念还缺乏系统完整的梳理和分析。其次,从文字学、美学等角度对于汉字相关知识概念的讨论还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如果缺乏理性科学的指导,会导致创作中的诸多困惑。同时,面对新兴的文化产业设计,社会评价机制也缺乏较为科学的评判标准与依据,导致一些评判存在主观任意性。本文尝试从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入手,探寻问题成因与解决之道。

一、概念梳理与界定

古老而年轻的汉字兼有记录汉语言符号体系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主体的双重身份。汉字通过各种艺术、设计形式的应用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汉字设计”的定义始终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有必要厘清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笔者试图通过研究论证,突破一些存在于当下汉字设计领域的对于思维范式的固化认知,探寻在未来汉字设计发展中多样的方法路径,特别是在新兴产业业态下出现的新设计概念的讨论。

顾名思义,文字设计是对于文字的设计行为。基于语言文字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文字设计应该是以传播信息、促进沟通为首要功能的符号体系。所以,对于“文字设计”的定义表述通常会等同于“字体设计”,即印刷、书刊装帧和商业包装装潢、广告等行业对不同文字所进行的字体形态的艺术设计。涉及笔画形态、文字结构,以及排列组合等部分,统筹采取夸张、归纳、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来实现字形意的统一。历史上不同民族所拥有的字体设计传统,都可以清晰看到其形态设计的范畴,如欧洲中世纪的圣书装饰、花体英文、穆斯林文字以及中国明清版刻字体等〔1〕。具体而言,通常包含字体设计、编排设计与应用于品牌宣传的文字设计三部分,广泛地成为作品(方案)最主要的设计元素,除了一些特殊的案例会单独使用图形表达含义,通常来说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学术概念,一个设计如果没有文字就无法正确传递信息。

字体设计是直接制作文字的“形”传统文化字体,英文是“Type ”。编排设计是通过编排将文字变成单词或者是文章的形式去构成某一个载体,英文称为“”〔2〕。文字也是构筑品牌的主要手段,在一个品牌中,“字体”更像是品牌设计时的OS(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字体可以直接传递品牌形象。著名字体设计国际赛事“东京TDC奖”将文字设计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标志与视觉识别系统、字体设计、平面图形、书籍编排、包装、息图表、空间展示与导视、新媒体等〔3〕,也是按这三个分类进行的。

按照信息传播符号载体定位文字设计,应该遵守文字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要求,字形、笔型、字段都有较严格的规范。这其实体现在历代正体字发展线索之中。在传统文字设计中,变化最大的是标志设计,可依据一个或多个文字的构字原理、不同时代的书体特点,特别是汉字特有的象形会意优势,通过变形、减笔、连笔、共用、联结与异文字重构等方法形成标志符号,用于机构品牌的标志图形符号。但即便是作为标志或品牌包装、海报标题创意字体的变形美化处理也同样要执行一定的文字标准规范,一方面来自官方文字规范机构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提升传播效果的社会共识。以上可以理解为相对狭义的“文字设计”。

“汉字设计”既是“文字设计”大类之下的一个分支,也有与其他文字不同的特殊性,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位置,关于“汉字设计”的概念外延要远远大于狭义的“文字设计”。包含了汉字字体字形设计、社会国计民生的应用设计,以及作为文化主体所做的文化创意与文化衍生设计,最后一点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学术概念

陈楠 设计字库“汉仪陈体甲骨文

二、新兴科技与产业业态促使汉字设计发展

(一)人工智能技术改变字体设计范式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 )概念被首次提出,计算机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捕捉其中的规律,从而实现学习和创造的可能。201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设计出国内第一个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字体设计软件,一个普通人只需写出一两百个汉字,计算机就可以通过对这些字的分析、学习,计算、设计出一个7000字的标准字库。2017年,方正字库发布了“手迹造字”手机应用软件,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字库变得更加方便。同年,创新设计公司IDEO推出交互式字体图谱Font Map,利用机器学习使视觉特征相似的字体呈现出群落关系,用户除了可以通过名称查询自己喜欢的字体外,还可以在点击浏览某一字体时轻松查找与之相似的750种以上的字体。2018年,汉仪字库与阿里巴巴合作设计出首套人工智能设计体字库——阿里汉仪智能黑体。同年,谷歌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其收录的项目,该项目利用机器学习来帮助用户选择自己理想的字体组合。支持近两千种字体,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组合。今天,字库设计单位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辅助设计已成为常态,从一种风格规范与商业垄断的角度对字体开发加以控制的情况受到挑战〔4〕。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增加了新的设计业态

文化创意产业简称“文创”。文创产品即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5〕1997年,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组织成立了文化传媒和体育部( for , Media and ,简称DCMS),出台《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了“文化工业”概念,并定义“创意产业”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英国媒体理论家尼古拉斯·迦纳姆(N. )指出:文化产业主要采用特有的生产方式和行业法人或组织来展开文化符号的生产与传播〔6〕。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概念的正式登场,此概念一经提出,便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欧美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入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行列。

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学术概念

国内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紧随其后。1998年,北京798艺术区作为国内首个文化产业园区正式成立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学术概念,标志着该产业业态开始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授权体系的建立与有效实施,特别是以吉祥物福娃为代表的系列授权衍生产品,以及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成功所产生的较大社会反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创意设计事业发展的步伐。

(三)字文化设计

“字文化设计”是“汉字文化设计”的进一步简化,其概念来自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的产生,与传统汉字设计相比具有不同的目的和表现形式。汉字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除了作为记录汉语言的文字符号体系以外,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习惯从汉字诞生之初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春联、福字、双喜、食物、糕点的模具,服装图案、建筑室内,等等,汉字设计的运用随处可见。

由于“字文化”设计是将汉字作为被传播被创意的文化主体的设计,所以不同历史时期汉字的书体风格、创意巧思都成为文创设计挖掘的对象,并按此范式展开新的符合当下审美与传播特点的新设计形式。今天的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包括个性化定制字体设计、以汉字为主题的产品设计、以传播汉字知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绘本插画设计等。这与传统的基于信息传播辅助功能的汉字设计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规范和标准的认定,对汉字的字形、结构创意变形、重构等要求都更加开放与宽松。

另外,从科普传播的角度看,过于严苛的学术说教会成为文化普及传播的障碍。百年来,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在不断变化,从批判甚至抛弃到热爱与复兴,许多远去的中华传统文化习俗也在慢慢回到人们身边,汉服的流行、书法艺术的热衷都是很好的展现。汉字文创正是契合了这些融入衣食住行的传统风俗与雅趣,以文化科普的方式降下学术身段,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四)具有差异的评判标准

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学术概念

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个性字体定制的功能性实现,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都体现了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导致的新兴业态的出现,这些变化也必将影响传统的专业设计原则与标准的调整转变。这种转变主要集中在对于传统书体字形笔形的讨论,因为同一个字在历史发展中会有很多不同写法,既包括异体字也包括书法艺术中约定俗成的写法等。另外,对于字体设计风格、美学的标准也是讨论的焦点之一。近年来推出的一些具有年轻个性的创新书法字体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对象,民间社会的追捧和争相下载使用与许多来自专业领域、媒体的严厉批评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现象也引发了相关管理单位对于汉字规范问题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正体字使用规范的同时,对于本文提出的基于新产业业态的新设计种类设计开发方式与评价标准应有所调整。如对于某个汉字历史上出现的俗体字、异体字完全可以在汉字文创设计中被采用,但不能代替标准写法出现在国家正式出版物或户外导视标牌中。2017年,笔者设计开发的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汉仪陈体甲骨文”在北京751时尚回廊举行了首发式与作品展,并在开幕式的演讲中正式提出“字文化设计”概念。甲骨文显然不是一种具有统一规范、运用于当下的正体文字,这套字库的设计初衷并非以字库设计为目的,而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甲骨文文化与当代潮流视觉艺术的重构,基于手机交互平台的表情包、适用于新媒体交互的视频影像、动态字库,各种具有趣味性的文创产品,旨在让年轻受众、异文化受众乐于接受并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创作之初这种意识就已树立。

受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先生的启发,将中国古文字艺术通俗化,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承。让古老、晦涩的文明符号打动当代人的心,在不同文化间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就是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艺术设计存在于当下的价值所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设计的重要趋势,甲骨文既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又是符合当今设计潮流的创意字符,这些镌刻中华文化基因的古老文字就像一块块高质量的“文化原石”,想让它们在当代大众生活中熠熠生辉,不仅需要学术性、研究性的开凿,更需要创意的添加,甚至新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艺术与科学的打磨。通过甲骨文的创意设计可以得到关于汉字文化传播、不同于实用字体设计的思维启发,可以探索一些更开放的发展路径。撇开记录语言的符号载体这一属性的汉字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字体,也可以成为字体设计研发的新方向,它使用了字库输入、识别、编辑的技术功能,但并非用于日常工作文本的输入,而是以此来进行基于信息网络时代新的传播交互方式的文化活化传承与衍生品推广。

多维视角下的“汉字设计”学术概念

陈楠 甲骨文·五行 影像交互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汉字文化传播的“创意产业设计”的主旨诉求点是传播汉字文化,享用汉字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以求得到当代国际受众的接受与喜爱,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存续。由于传统的文字设计是传统产业设计功能实现的组成部分,所以必将遵循传统的设计评价标准,而“字文化设计”是以文字作为被传播的一种文化主体而展开的创意设计,汉字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形式积累,这些都将成为“字文化设计”的表现主题与灵感来源。可见,“字文化设计”的概念外延比传统文字设计更大。基于此种差异,必将使得它们采用和依据的设计方法与评价标准应有所不同。其次,应该注重汉字设计的创新,历史上的各种汉字书体的发展变革无不体现着创新与突破,汉字正是因为积极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步伐,在不断创新中传承至今。在挖掘文化、创新求变、提升趣味、追求更加有效传播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汉字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坚持必要的严谨性,因为字文化设计的重点是凸显文化的价值,这与创意传播设计同样重要。“字文化设计”更应该注意学习了解与汉字文化相关的文字学、传播学、美学知识,避免只关注创意形式而不关心汉字发展文脉的过度创意问题。

注释:

〔1〕陈至立等《辞海(第7版)》第五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版。

〔2〕日本印刷技术协会官网。

〔3〕TDC官网 。

〔4〕陈楠《中国汉字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2021年版,第404页。

〔5〕[德] 马克斯·霍克海默、[德] 西奥多·阿道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同上。

陈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3年第9期)

下一篇: 写精美绝伦中国字,做勤劳智慧中国人——梁大宏
上一篇: “携手庆元旦,欢喜逛庙会”大型主题活动启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