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当众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众人看后更加懵圈

佚名 2023-05-01 16:02

张三丰当众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众人看后更加懵圈

一、重“剑意”不重“剑招”的太极剑法

倚天中,张三丰曾当众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当时在场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太极剑法毕竟是张三丰闭关十八个月才研究出来的盖世绝学,然而张三丰却直接当着众多非武当弟子的面,演示出来给张无忌学习。

而且,更神奇的是在场的一众武林高手们虽然看到了张三丰耍的太极剑法,但是他们依然没有一人能够学会。

张三丰第一次打完太极剑法后张三丰当众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众人看后更加懵圈,问张无忌记住了多少,张无忌的回答极度反常,他说自己忘了一小半,然后张三丰说你再好好想想,张无忌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后,说自己已经忘了一大半。

这个时候,周颠突然叫嚷了起来,说张真人的剑法太高深,张教主一时半会儿无法领悟,反而越忘越多,希望张三丰能够重新演示一遍。

张三丰欣然同意,再次演练了一遍太极剑法,结果众人看了后更加懵圈了,因为张三丰第二次演示的太极剑法和第一次演示的太极剑法的招式没有一招是相同的。

张三丰问张无忌,感觉怎么样,张无忌说还有三招没忘,张三丰听后非常高兴,张无忌又思索了一会儿,突然脸露喜色,说他全部忘记了。

随后,张无忌拿着一把木剑下场迎战赵敏手下的阿大也就是有着八臂神剑之称的一代剑术名家方东白,方东白手持神兵利器倚天剑狂风骤雨般攻向张无忌,张无忌也是来者不拒,以太极剑法与方东白斗了起来。

最终结局不言而喻,方东白虽然剑法高超且内力雄浑,但是依然败给了张无忌的太极剑法。

期间,旁观众人看了张无忌的太极剑法后,都是佩服不已,但是同时他们各自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周颠一直都看不明白张无忌明明把张三丰演示的剑招全部忘记了,为何一上场却能使出一套圆转如意又绵延不绝的太极剑法。

杨逍和殷天正武学造诣较周颠为高,他们隐约间明白了其中一些要旨,那就是张三丰传授张无忌的太极剑法实际上是“剑意”而不是“剑招”,太极剑法的精髓就在于掌握它的“剑意”,同时又要把“剑招”全部忘记,这样才能够做到以“剑意”催动“剑招”,进而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使出千变万化又层出不穷的精妙“剑招”。

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太极两仪剑法,无穷无尽。若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太极两仪剑法,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这意思杨逍、殷天正等高手已隐约懂得,周颠却终于逊了一筹,这才空自忧急半天。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回

太极剑法的精髓是重“剑意”不重“剑招”,旁观众人中,如周颠这类人看不明白其中要旨,无法学会太极剑法,这是在常理之中,但是杨逍殷天正这类顶级高手看出了其中要旨,为什么他们也无法学会太极剑法呢,为什么张三丰当着正反两派那么多武林高手的面,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最终仅仅只有张无忌一人能很快学会太极剑法,而其他人无论看明白了太极剑法的要旨还是没有看明白太极剑法的要旨,都无一例外的学不会太极剑法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金庸先生也是有过暗示的,我们来看一下张三丰的武学根基,就一切都清楚了。

二、张三丰的武学根基

张三丰幼年之时,曾跟随觉远大师一起学习过九阳真经。

后来九阳真经被潇湘子和尹克西两人偷走,觉远大师带着张三丰追击二人,一路追到华山之巅。

在华山之巅,张三丰与尹克西有过交手,尹克西出手打张三丰,张三丰则运起九阳神功硬接尹克西的掌力,由于张三丰内力深厚,尹克西打到张三丰身上多大的力道,就反弹回去多大的力道,不过毕竟是打到身上的,张三丰也感觉有些疼痛,然后他向觉远大师诉苦,觉远大师当即就以九阳真经上的心法指点张三丰。

张君宝叫道:“啊哟,师父,他打得我好痛,你快来帮手。”……觉远摇头晃脑的道:“……君宝,我帮手是不帮的,但你要记得真经中所言,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气须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神雕侠侣》第四十回

这里觉远大师说九阳真经上讲,要分清楚敌人攻来招数中的虚实,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这话什么意思呢,一处有一处虚实,说的大致是,敌人的每一招每一式中都有虚实,不同招式中虚实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有其特殊性,并非完全一模一样。

处处总此一虚实,说的是每一招每一式中的虚实虽不是完全一模一样,但是它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对于敌人攻来的不同招数,无论这些招数怎么变化,其中的虚实有何不同,作为防守一方,只要抓住敌人这些虚实变化的招数中共同的没有变的那个特征,进行防守,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这里,我们发现,九阳真经中所讲的“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和太极剑法的“剑意”和“剑招”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者所蕴含的武学原理是很相似的。

太极剑法的“剑意”就是太极剑法变幻无常的各路剑招中那个共同的特征,而每一路剑招都不同则是因为各路“剑招”都有其特殊性,之所以有特殊性,是因为与敌人对阵的时候,自己所使“剑招”需要根据敌人所使招式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应对,这可以说成以不变 化万变,即以不变的“剑意”化作万变的“剑招”。

张三丰在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之前,还给张无忌讲解过太极拳法的要旨,当时张三丰有提到这一样一句话:

张三丰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回

这里提到的“无使断绝”,和前面觉远大师所提九阳真经中所讲的“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二者说的意思也差不多,都是在说要时刻牢牢把握住不变的那个共同的特征,才能做到劲断意不断,招变意不变。

张三丰的太极拳法,讲究“用意不用力”,同样的,在九阳真经中也有提到类似的心法:

君宝,经中说道:要用意不用劲。随人而动,随屈就伸,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

——《神雕侠侣》第四十回

九阳真经所讲的“用意不用劲”,太极拳法所讲的“用意不用力”,太极剑法所讲的重“剑意”不重“剑招”,说的都是同一个武学原理,就是在说不变可以应万变,不变可以化万变,不变的是“意”,万变则是因为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需要在不变的“意”的基础上,使出与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劲、力、招。

张三丰的武学根基,本是基于九阳真经,同时融入道家之学,进而自创出武当派武学体系,其后又在武当派武学体系的基础上,创立出太极神功,因此,太极剑法太极拳法与九阳真经的武学原理,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其他高手为什么看到了张三丰的太极剑法也学不会这个问题,就会很好回答了。

三、其他高手看到了张三丰的太极剑法,为什么也学不会?

首先,周颠没有看懂太极剑法的精髓,所以他无法学会太极两仪剑法,这个不需要过多解释。

杨逍殷天正看懂了太极剑法的精髓,为什么他们也学不会呢,而张无忌为什么看了两遍张三丰所演示的太极剑法后,就立马学会了呢。

这个是这样的,上面已经说了,张三丰所创太极剑法的武学原理和九阳真经的武学原理同根同源张三丰当众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众人看后更加懵圈,我们都知道,在张三丰当众演示太极剑法之前,张无忌就已经完整的学全了全部九阳真经。

张无忌在昆仑山的谷底,花了足足五年时间苦心修炼九阳真经,从十五岁一直练到二十岁。

张无忌练完第二卷经书,便已不畏寒暑。不过越练到后来,越艰深奥妙,进展也就越慢,第三卷整整花了一年时光、最后第四卷更练了三年多,方始功行圆满……他进来时十五岁,身子尚小,出去时已二十岁,长大成人。

——《倚天屠龙记》第十六回

张无忌以五年的时间苦练九阳真经,而九阳真经和太极剑法的武学原理同根同源,学了九阳真经的武学原理,就相当于学了太极剑法的武学原理,因此在张三丰当众演示太极剑法之前,张无忌相当于已经花了五年的时间潜心学习过太极剑法的武学原理。

等到张三丰当众演示太极剑法之时,张无忌一看自然就懂了,不仅懂了,还立马就会了,之所以会了,则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花了五年时间苦心练习过与太极剑法有着同根同源的武学原理的九阳真经。

这样也就解释了杨逍殷天正看懂了太极剑法的武学原理,仍然学不会,其中原因就是因为看懂跟学会之间,还需要大量的刻苦练习这一环节。

大量的刻苦练习这一环节,张无忌是实打实的完成了,杨逍殷天正一类人则没有完成这一关键环节。至于周颠一类人,看都没有看懂,当然谈不上学会。

张三丰当众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这件事,背后也体现出了知和行的关系。

修炼一门顶级神功,首先是要知道它的武学原理,这是知,然后还需要大量的刻苦练习,这是行,必须把知和行都做到了,才能够真正学会这门顶级神功。

对于太极剑法,周颠一类人没有做到知,当然谈不上行,自然无法学会太极剑法,杨逍殷天正一类人虽然做到了知,但是没有做到行,因此他们也无法学会太极剑法。张无忌不仅做到了知,还做到了行,因此张无忌能快速学会太极剑法。

武林高手们惊叹张无忌能够快速学会太极剑法的时候,往往很是羡慕张无忌的悟性和天赋,却忽略了张无忌先前曾花费五年的时间,刻苦修炼与太极剑法有着同根同源的武学原理的九阳真经的经历。

张无忌的悟性和天赋确实高,但是修炼太极剑法这种顶级神功,仅靠悟性和天赋还不够,大量的刻苦练习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要练成一门顶级神功,太极剑法也好,九阳真经也好,必须做到知行合一,知和行,二者缺一不可,此外,再无其他任何捷径可走。

下一篇: 风水堂:中国传统八卦的基本特征
上一篇: 太极两仪剑法 鲜衣怒马,烈酒狂歌,倒提三尺青锋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