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佚名 2024-04-19 21:03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两汉魏晋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在两汉时期,新儒学吸收了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使得儒学不断走向神学化,甚至使得谶纬流行。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玄学、道教等唯心主义的思想流行。不过在这个时期,中国依然出现了一些坚持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学者,他们的思想直到现在依然感觉非常具有魅力。

一,汉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汉代自从董仲舒引入阴阳五行家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进入儒学后,儒学就开始走上了神学化的道路,于是有了“儒教”的说法。儒学神学化的一大表现就是出现了谶纬学。谶纬学的特点是用神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和治乱兴衰。西汉末期,由于社会动荡,谶纬学很快发展起来。东汉时期,谶纬学达到了鼎盛,甚至成为了官方的主流思想。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人物龙凤图》

谶纬学的猖獗,使得汉代的政治、学术都弥漫着妖风鬼气。这个时候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开始有一些学者站出来对谶纬学进行了批判,主要的代表人有桓谭和王充,他们也就成为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人。

桓谭为两汉之交的沛国人,著有《新论》一书。他认为谶纬学都是些奇怪虚诞的事情,并非是仁义正道,不值得信奉。他反对所谓的“天人感应”,认为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和人间治乱毫无关系。他认为人的形体才是根本阴阳五行是朴素唯物主义,而精神只是依托于形体,并以蜡烛和烛光作为比喻:“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王充东汉前期的浙江上虞人,出生于贫困家庭,但是从小奋发学习,博览群书,最终成为了大学者,代表作有《论衡》一书。《论衡》一书的主要思想也就是批判谶纬迷信和唯心主义哲学。王充反对“天人感应”,批判谶纬学中的鬼神故事,并否定所谓的圣人具有“先知之见”。王充认为要想获得知识就需要学习,而并非依靠鬼神迷信。王充的《订鬼篇》曾入选中学课本。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王充

二,魏晋的唯物主义思想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佛教、道教思想大规模传播,迷信的思想大规模传播。而该时期的士人对儒学产生了动摇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开始从清议转为清谈,开始崇尚老庄的思想,使得玄学兴盛。玄学并非是神学,但是玄学却以“无”为本,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因此,整个魏晋时期的思想都是比较消极、虚无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思想家开始由开始反对玄学的“虚无”,代表人有杨泉、欧阳建、裴頠(wěi)。

杨泉是东吴人,卒于西晋时,代表作为《物理论》。杨泉在该书中批判了玄学思想,认为玄学是“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无异春蛙秋蝉,聒耳而己。”玄学家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无阴阳五行是朴素唯物主义,而杨泉认为宇宙万物是元气组成,“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杨泉实际上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气本体”论,后来的张载、王夫之也是认为气是世界的基本元素,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杨泉又认为元气来源于水,这和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世界的本源”有相似的地方。杨泉还用“旋转说”来解释宇宙的运行,和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类似,在古代是十分先进了。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杨泉在王充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灭论。他认为“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死犹凘也,灭也。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则无光矣。故灭火之余,无遗炎矣;人死之后,无遗魂矣。”

欧阳建是西晋人,为石崇外甥,历官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等职位,后来因为写《临终诗》注引王隐《晋书》)得罪了司马伦,最终被杀。当时的玄学家提倡“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宣传一种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欧阳建则写下《言尽意论》来讨论了“物”和“名”的关系,认为语言概念具有反应客观事物的能力,对玄学的认识论进行了批判。

魏晋的玄学实际上是一种虚无、消极而腐败的思想。玄学家基本是都是门阀士族,他们有着阡陌连横的庄园,驱使着成千上万的奴婢为自己劳作,自己则放浪形骸之外,游山玩水,过着腐败颓废的生活。而裴頠则写下《崇有论》来批判这种虚伪的玄学。裴頠也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但是否定道就是“无”,认为“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他认为万物的演化都有规则,他称之为“理”。裴頠的思想相对超前,发表《崇有论》后,找到各大玄学家的讥讽和挑战,当时著名的玄学人物王衍亲自与裴辩论也最终屈词而败,后来裴頠被司马伦所杀害。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三,反对佛教的唯物主义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规模流行,对中国的传统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佛教宣传“空”“轮回转世”等思想,加重了魏晋时期的迷信思想和虚无主义。同时,寺院经济又大规模扩张,许多百姓成为了僧人,国家户口损失惨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大批反对佛教思想的人。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反对佛教的先驱人物,如孙盛、戴逵、何承天等。孙盛继承了王充的形神论、神灭论,以批判佛教的“轮回转世”说。戴逵和当时的高僧慧远有来玩,但是他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何承天是晋宋之交的天象学家,他曾制定了著名的《元嘉历》。当时的名士宗炳信仰佛教,于是何承天就将释慧琳写的《均善论》寄给了宗炳,《均善论》就是一篇反对佛教的文章。之后,何承天写下《答宗居士书》《达性论》等文章来批判佛教的一系列思想。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南北朝时期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是范缜,是竟陵八友之一。当时的梁武帝萧衍和萧绎等十分信仰佛教,在梁朝大规模建造寺庙,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范缜虽然是萧绎的门客阴阳五行是朴素唯物主义,但是却反对佛教,为此还专门写下《神灭论》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范缜认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神灭论》写成后,萧绎召集僧人与之辩论,结果都被范缜辩倒。后来梁武帝和当时的高僧也来范缜辩论,也遭到失败。范缜还提出要废除佛教,以复兴“匡国霸君”之术,可见思想比较激进。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结语

两汉魏晋南北朝,在迷信神学的笼罩下,许多中国人依然能够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是十分难得的。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一直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如气本原一直贯穿始终,范缜的思想和王充在整体上也是差不多的,并没有什么进步的地方,一直到清朝也是如此。虽然如此,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奇花,为中国文化增加了一道色彩。

下一篇: 中医十大名医中医治疗手段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知识竞猜
上一篇: 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