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阴阳五行与八卦图的区别

佚名 2023-05-26 14:06

风水堂:阴阳五行与八卦图的区别

一.阴阳五行源于古代先贤对自然界的观察和高度概括

阴阳的概念,在原始社会里已经有了。远古人生活在地球上,随时受到自然条件变化的威胁。要生存,必须了解和适应所处自然条件的变化,因为阳光与人们的生存休戚相关,因此,最早认识自然便从看到太阳光的多少开始。最初阴阳仅指阳光的向背,有太阳为阳,无太阳为阴。又因阳光照射在地面上,就有光明、温暖,并使万物生长、欣荣,因而把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特性都视为阳;而没有阳光,地球就黑暗、寒冷、万物凋零、荒凉,人们难于活动和觅食,从而把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特性,都视为阴。形成了以阴和阳作为对一切事物一分为二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哲学概念。此后,伏羲集先贤们缜密观察和高度概括的成果,推演出了阴阳八卦图,可以说它是阴阳学说的集中体现。在八卦图里,用一长横,表示太阳光与地球相接代表“阳”;两个短横表示阳光与地球断开,代表“阴”,并按北半球中国地域,阳光每年四季和一天昼夜以及月光一月照射的渐变过程和季节变化等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就成了八卦图。八卦图可以说是古代阴阳学说的集中体现。看起来似乎很玄妙,也确有人用于算命、看风水。也许就因为这样,反伪院士给它扣上了“集封建迷信之大成的‘玄学’”帽子。其实它本身并不玄,只不过是真实地反映了宇宙天体运行和季节变化的关系而已。

我们先看看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八卦是各用三条阴阳符号组成、按方位排列的八组图形(见图1)从图可以看出:

风水堂:阴阳五行与八卦图的区别

最内圈的八条阴阳符号,表示太阳一年之中对北半球中国地域的影响。冬至以后,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来,阳光由弱到强,符号由阴变阳,到夏至最强;夏至以后,太阳向南半球移去,太阳光渐弱,符号由阳变阴,到冬至最弱。

中圈为太阳光一天中的变化。太阳从东方升起后为阳,直到去西方落下后变为阴。

外圈的东、西、南、北正四方,代表季节的温、热、凉、寒的变化;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偏方为一月内地面月光的有无。

可见伏羲阴阳八卦图所概括的阴阳渐变关系,正是太阳、月亮、地球和季节相对运动中相互关系的图式。它反映了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至今都是正确的。正是因为古代先民掌握了这样的规律,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衣、食、住、行中的问题,从而促使了华夏民族的繁衍和发展。

至于八卦图中心的太极图,它极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世上万物的阴阳之间对立、互存、互补、互变等关系。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哥本哈根学派的尊师玻尔(N.Bohr)曾提出著名的互补概念。1937年他访问中国时,为中国的阴阳学说深深震惊。他发现他所倡导的并协原理,竟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早有先河。中国圣贤用阴阳来表示对立面的互补性,并且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看作是所有自然现象和人类情况的本质。他认为:中国古今伟大思想家的真知灼见令人倾倒。因此,他亲自为自己的家族设计的族徽,把中国的太极图作为图案的核心,象征互补(见图2)。另外,人所共知,也有的国家把太极图放在自己的国旗上,怎能说人家这么尊崇迷信呢?

同样,世上的万事万物,千差万别,色彩缤纷。怎样从总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呢?古代先贤们想出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就是“分类处理”。即按照生活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最必需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的类似特性来分类,凡是具有生长、生发、伸展特性的归属木;凡是具有温热、红亮、升腾作用归属火;凡是具备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归属土;凡属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归属金;凡属具有寒凉、滋润、闭藏、向下的事物都归属水。在此分类基础上,经过亿万次实践,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这些归属事物间共有的生、克、乘、侮关系。他们探索出的这些规律,正是在几千年以后,西方科学家在二十世纪发现的控制论中颇具典型意义反馈控制模型。

当然在远古时期,不论阴阳还是五行,都仍属古典哲学的范畴。

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灵魂

1848年匈牙利的物理学家嘎伯(D.Gabor)等发现了激光全息图。经过特殊处理的全息照片风水堂:阴阳五行与八卦图的区别,碎裂成小块以后,每一小块再现时,仍然会反映出整个物体的形象。就是说每一小碎片都是整体的缩影,储存着整个物体的全部信息,从而提出了“全息()”的概念,进一步揭示了客观世界中部分与整体相似的奥秘。

根据“全息论”的思路,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所有宇宙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球和地球上的事物,从而在地球上的事物包括生命体上留下其运动的全部信息,也具有其相似的活动规律。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很多问题,如:树木随着四季变化而生长年轮;人体随着年、月、日的变化而出现年、月、日的周期节律;妇女月经会随着月球的活动而变化;人的脚掌、耳壳等部位都有人体全身的穴位和信息等等,都有了解答的依据。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概括,已经建立了“天人相应”的理念,这与今日的全息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聪明的祖先,依据“天人相应”的理念,凭直觉把反映自然界规律的阴阳五行哲理应用于医疗、保健,并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建立起了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这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1.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运用

中医药学把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容和运动过程,归结为阴和阳两个方面的互相对立和互根、消长、转化的过程,而“阴平阳秘”即阴和阳处于动态平衡、协调、和谐状态,是正常的生命过程,是对疾病治疗的目标。这种平秘关系,一旦因为内外因素影响,而致自身调节失常,引起稳态失衡,便是发生疾病。因此,以“阴平阳秘”为纲,调整阴阳的相互关系,便是治疗的根本法则。因此,不论疾病变化多么复杂,都可以从“阴阳失调”弄清其机理,用“阴盛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来概括。而诊病施治,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总称)辨证必先审阴阳。证有阴阳(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脉有阴阳(大、浮、数、滑、实脉为阳;沉、涩、弱、玄、迟脉为阴),药也有阴阳(药性温、热、辛、甘、发散、升浮的属阳;药性寒凉、酸苦、泄下的属阴)。分析阴阳矛盾贯穿于诊治的始终。从下表可见以阴阳为纲进行调治的思路。

风水堂:阴阳五行与八卦图的区别

2.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运用

五行学说的主旨在于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属性及其内在联系,通过类比,来说明人体与外界的联系和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等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1).人与自然的五行归类

首先是用五行的特性归类五脏的功能:肝喜条达,有疏通功能,归宿木;心阳有温煦之功归属火;脾有运化水谷,输送营养的功能归属土;肺主肃降功能归属金;肾有主水、藏经功能归属水。同样,对人体的五官、脏腑、情志以及外界的方位、时令、五味、五色、气候等都比照地归类怎样看阴阳五行八卦图,建立了相互之间联系(见表2),用以综合考虑病情、病因。这些关系表面看起来,虽比较勉强,不好理解,但医疗实践证明,这些联系是确实存在的,也是符合全息规律的,是正确诊断的有力武器。

风水堂:阴阳五行与八卦图的区别

(2).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

相生相克是五行之间的正常生化制约关系,事物之间的依次相生相克生化不息,才能不断维持事物之间的平衡和谐。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正如生克图所示,任何一个脏腑都与其他脏腑紧密联系,其相互关系,除生克的正常关系以外,还有非正常的状态下的乘侮关系。即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以后,出现的不正常的生克关系。相乘即以强凌弱,指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而引起的异常生克关系;相侮是指某一行特别强盛,对“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

五脏之间的五行归属及相互生克关系(见图3),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特性,而且用五行生克运化理论,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了人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概念;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归属,说明了人体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的统一性。这些都成为临床诊断,推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3).五行与控制论的五行反馈控制

现代科学已经认识到,组成人体的细跑大约有1010个,它们的运动是同步的。人体的每一个动作,从感官接受刺激,经过产生和传递脉冲,直到身体某几部分动员起来,做出反应性动作,这里面包含着为数惊人的物理、化学变化。用西方科学的还原方法,可以研究和模拟其中某一单项过程,但问题在于,这些为数庞大的过程是如何协调统一?近代西方科学对人体稳态控制开始进行研究,发现中医五行反馈控制是认识上十分完备,应用中相当有效的控制调节方法。

风水堂:阴阳五行与八卦图的区别

五行调节是由五个可调要素组成的调节系统,是较典型的反馈调节,明确地表达了机体是怎样通过“自己运动”来保持有序稳定的。

首先,五行学说把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怎样看阴阳五行八卦图,理解为一个自组织的统一整体,通过生克乘侮四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维持机体的有序稳定---阴平阳秘。

其次,在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上,五脏的五行关系是一个“内稳定器”它调节着机体内部的动态关系,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也就是说,外来的一切作用条件,无论是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还是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手段,都必须首先作用于这个“内稳定器”,推动它发生了变化,才在人体功能上表现出证的产生和消失等变化。这样,在外来作用和机体反应之间这个“内稳定器”成了中介。发病和治病都必须以推动它的运动为基础,这生动地体现了人体的“自主性”。

第三.“内稳定器”的调节活动,既是“随机”的,又是“有目的”的。其随机性表现在每一次作用的每一次变化,都是由随机的内外条件涨落变化推动的;其目的性在于所有这些随机动作的总结果,指向“阴平阳秘”这个目标。其中任何一行的单独变化,通过生、克、乘、侮作用,都转化为其他四行的变化,并消化到其他四行的变化中。因而任何一行实际出现的变化,就必然是其他四行变化的结果,而它又会推动了其他四行进一步变化。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结果是实现总体稳定,这是五行间四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必然结果。这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说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从系统论来看,五行模型,是迄今能够比较好地体现人的复杂运动,和这些运动所遵循的“自组织”、“自主性”、“目的性”等原则的理论模型。它所包含的复杂的内容,比其它模型更加符合人体运动实际情况,它反映这些规律是通过解剖、还原等方法根本不可能找到的,这就是中医理论的优势。

三.以阴阳五行为纲风水堂:阴阳五行与八卦图的区别,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中医诊治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宝库,是自然科学重要的应用学科门类,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有力武器。经过几千年亿万人次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形成了它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它的特色和优势的实质和核心,是贯穿在理、法、方、药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控制论思想。把人看作是自然、生物、社会、思维的统一体。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人的整体水平,认为阴阳二气的矛盾运动,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关系,构成了世界万物也包括人体的变化和发展。而“阴平阳秘”是正常的生命过程,这种关系受到破坏便发生疾病。治疗疾病就是要调整阴阳,使之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这就是素问中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因此,通过望、闻、问、切和相应的检查,全面掌握疾病信息,通过五行、脉象、经络、气血、津液和“八纲”等辨证论治:以天人相应为指导,考察和控制机体和环境的联系;以脉象为指导,考察和控制内与外的联系,以“证”模型为指导,考察和控制局部病变与整体反应的联系,以五行为指导,考察和控制脏腑之间的联系等等。找出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原因、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实质和关键性因素怎样看阴阳五行八卦图,通过药物和非药物的手段,触发和推动人体的自组织、自愈的功能,使恢复到“阴平阳秘”即有序稳定的正常状态。这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说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一系列理论、方法,都贯穿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等,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中医药理论在中国很古,而在国外很新。无愧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可以预见,沿着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并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努力实现望、闻、问、切等诊断、治疗手段的现代化、数字化;加强微观的研究,弥补过于笼统、模糊,难于精确掌握的局限,必将会出现医药科学的大革命和大发展,这是无可置疑的。.

四.阴阳在人体微观层次的反映

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表明:人体的阴阳属性,在细胞层次有相应的物质依据,现已查明的有:

1.阴阳与体内cAMP、cGMP含量的关系

核酸和蛋白质一样都是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核酸中有一种游离于细胞之外的环化核苷酸,其中的环化腺苷酸(3.5-cAMP)和环化鸟苷酸(3.5-cGMP)在细胞的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经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阴虚或阳虚的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有cAMP和cGMP的含量变化及其间比值的改变。而且,在调节功能上,实验证明cAMP对细胞的功能有加强和促进作用,对其升高看作阳; cGMP的升高对细胞起抑制和减弱作用,其升高看作阴。

2.阴阳和体内阴阳离子的关系

经研究了解到:血浆中HCO3-阴离子与H2CO3的比值,必须维持在20比1才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当比值大于20比1时,病人表现呼吸、心跳减慢,变浅,脉细、弱、缓等阳虚症状;当比值小于20比1时,病人表现嘴唇红绛或紫色,呼吸快而深,心跳加快,脉洪、大、数等阴虚证状。说明体内阴阳离子比率,与阴阳有密切关系。

3.体液中的Na+、K+、Mg2+、Ca2+等无机盐,一般都以阴阳离子形式存在,故称为电解值。在正常情况下,各种体液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摩尔电荷总量相等,呈电中性,也即“阴平阳秘”。如果混乱就要得病。

4.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在人体内视酸碱度(pH值 )的不同而解离为阴离子或阳离子:当pH值大于等电点(pI )时,趋向阴离子;小于等电点时,趋向阳离子。在正常情况下,即pH=等电点(pI)时,两种趋势相等,静电荷为零,即“阴平阳秘”。

5.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现代化,可以预见,在细胞层次可以越来越多地找到阴阳的证据。

下一篇: 阴阳五行护身符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上一篇: (李向东)阴阳五行与中医的区别!你知道吗?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