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四爻动 孔子对于《易》有两句话评价,足以看出孔子的影响

佚名 2022-12-05 16:06

乾卦四爻动 孔子对于《易》有两句话评价,足以看出孔子的影响

孔子对于《易》有两句话评价,足以看出《易》对孔子的影响。第一句: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见《论语•述而》);第二句: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论语•里仁》)。虽说我没有五十岁,可能对世事了解不深,经历的也不够,但是本着能学习、吸收、感悟多少是多少吧。接下来我主要学习的书籍为金景芳、吕绍纲的《周易全解(修订本)》。

乾卦四爻动 
孔子对于《易》有两句话评价,足以看出孔子的影响

乾,元亨利贞。

上面的是乾卦的符号,用文字表达就是乾。卦的符号非常重要,如果只有文字没有符号,那末《易》也就不成其为《易》了。一卦的思想意义全由一卦由六个卦画组成的符号表现出来。但是光有符号没有文字名称也不行,所以在有了卦的符号之后,又有了卦的名称,同时也有了卦辞。八个三画的符号和六十四个六画的符号是谁画的谁重的,古人有许多互相矛盾的说法,都不能令人信服。我们今天只能说它们产生于遥远的古代,产生于原始社会。卦的文字名称和卦辞出于谁之手,古人说产生于殷周之际,是文王作的。这符合实际情况。

“元亨利贞”四个字系于卦之下,谓之卦辞。卦辞也叫做彖辞,所以孔子解释卦辞的文字叫《彖传》。彖是断的意思,断即判断、概括。彖辞用尽可能简炼的语言概括一卦的卦义。很多卦的彖辞用象表达,乾卦不是取象天的形体,是取象天的性质;天的性质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健。乾就是健。健是什么?健是天体有规律地运转,永不停息,什么力量都不能阻止它,改变它。卦辞“元亨利贞”就是健。合言之是健,分言之是元亨利贞。古人释“元亨利贞”为春夏秋冬,是有道理的。春夏秋冬是天体运转的明显标志,古人从春夏秋冬的交迭变更中看到天的运动变化,看到天行之健。《论语》记孔子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恰是此义。是春夏秋冬不曰“春夏秋冬”而曰“元亨利贞”,因为若曰“春夏秋冬”就把健的特点说死了,而“元亨利贞”既可以指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也可指人事上的问题,比如人的仁义礼智四德,以及其他具有乾健意义的事物。总之“元亨利贞”四字是灵活的,它可以因时制宜地适应一切具有乾健意义的人、事、物。如果说“元亨利贞”指春夏秋冬言,那末元就是春,一岁的开始,万物生发;亨就是夏,万物成长;利就是秋,万物成熟;贞就是冬,万物收藏。若以人的修德而论,元相当于仁,亨相当于礼,利相当于义,贞相当于智。“元亨利贞”四字是四个独立的意义,但紧密相联系而不可或缺。四个字合起来才有健的意义。别的卦的卦辞有的言“元亨利贞”,但有增字,有的言“元亨利”而无贞,有的言“亨利贞”而不言元,有的只有“元亨”,不言利贞,有的只有“利贞”不言元亨。多一字或少一字,都不浑全,不浑全就没有乾健的意义。只有乾卦纯乾纯刚至健,方可以“元亨利贞”四字当之。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是乾卦第一爻的爻辞。爻辞解释一爻的爻义。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古人或说文王一人作,或说卦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卦辞文王作,是可以肯定的,爻辞是否周公作,则尚待研究。不过如果说爻辞与卦辞非出一人之手,但产生的时间相距不远,都在殷周之际,可能近于事实。“初九”二字包含二义,初是位,九是爻。初九,阳爻居初位。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画,故卦之六爻自下而上依次称作初、二、三、四、五、上。第一爻称初,第六爻应当称终;第六爻称上,第一爻应当称下。当称终而言上,当称下而言初,这是为了表达第一爻与第六爻的关系既有终始之义又有上下之义而采取的互文见义的办法。第一爻言初,则第六爻有终义,两爻是终始的关系。第六爻言上,则第一爻有下义,两爻是上下的关系。若第一爻言初,第六爻言终或第六爻言上,第一爻言下,则只能表达两爻的终始或上下一种关系。阳爻为什么用九表示,这是根据筮法来的。人们为了求得一卦,需要行筮。筮的时候用四十九根蓍草,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最后得出或七或八或九或六四个数中的一个。七、九是奇数即阳数,若得七或得九,就画一个阳爻。六、八是偶数即阴数,若得六或八,就画一个阴爻。一百九十二个阳爻皆书九而不书七,一百九十二个阴爻皆书六而不书八,这是因为九、六变,七、八不变,而《周易》占变爻的缘故。

据说比《周易》更古老的《连山》、《归藏》二易占不变爻,可能它们的阳爻阴爻用七、八表示而不用九、六。乾卦取天象,而乾之六爻取龙象,与《说卦传》以乾为天,以震为龙的说法不合,这样的情况在六十四卦中还有很多,委实令人困惑不解,于是汉人创互体、纳甲、爻辰、五行、飞伏诸法,傅会穿凿乾卦四爻动,妄加解释,其说虽详,不通还是不通。这个问题被魏人王弼讲明白了。王弼说:“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爻苟合顺,何必牛乎。”只要能把乾健、坤顺的意义表达出来,取什么象是灵活的,不必拘泥。卦代表时代,乾卦这个时代具有健即元亨利贞的特点,所以取象天。爻代表一个时代中的一个阶段。爻是变化的,动态的。乾卦六爻从不断变化亦即动态中反映乾健的特点,它需要有升有降,有上有下,有大有小,有潜有见,有跃有飞,需要灵活多变。什么东西能够如此呢?马不能,天更不能。能够如此的只有龙。龙实际上见不到,是高贵无比的动物,用它作乾六爻的象,再合适不过。“初九,潜龙勿用”,潜,藏。勿用,无所施行,无所作为。乾之初九,阳而处卦之下,正是阳道将萌而未萌的时候,犹如龙在潜伏之中,不能动也不宜动。人处在乾初九的时候,需晦养以待时,勿有所施行,勿有所作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现。田,地上。卦有天地人三才,五、上为天道,三、四为人道,初、二为地道。二在地道之上,地道之上就是田,故九二称“见龙在田”。“见龙在田”,龙已出潜离隐,出现在地上,到了该发挥作用,有所施行的时候了。就自然界说,这就是阳气萌发已升至地上,万物即将复苏。就人事说,九二刚健得中,有大人之象。《易》中大人皆指德位兼具的人。九二虽非君位而有君德,而且乾卦不像别的卦那样,往往一爻取一象,一爻代表一人;乾卦诸爻共一象,从潜龙到亢龙,都是那一条龙。它们代表的人也是一个,从“勿用”到“有悔”,都是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境遇和表现。这龙是高贵的动物,这人不是凡人,现在又居中,所以称大人。这位有大德的大人既已出世,其恩惠必将泽及天下,天下人都高兴见到它,故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以阳居三,故称九三。九三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但是阳爻居阳位得正,故称君子。爻有阴阳,位也有阴阳。三、五是奇数,奇数属阳,阳位。二、四是偶数,偶数属阴,是阴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正。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为不正。得正好,不得正不好。六爻中初与上属于无位之地,不论正不正的问题。二与五都居中,居中比得正重要,居中又得正最好,纵然不得正,因为居中也可视作得正。一卦之中得正不得正关系最为重大的是三、四两爻。乾九三以阳居阳得正,这一点很重要,使它能够“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终日戒慎恐惧,自强不息。“夕惕若”,即使到了晚上,还是心怀忧惕,不敢有一点的松懈。这是传统的解释,是王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提出,历代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直至1990年代,著名青年易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廖名春根据帛书《易传》的新材料并与《文言传》相比照,参以《淮南子·人间训》材料的旁证,修正了《周易》注疏的解释。“夕惕若”的惕字,帛书《易传》作沂,沂本作析。沂、析、惕,其义一也。本义为解除,引申有安闲休息义。廖氏认为惕字训安闲休息是对的。因此他认定乾九三爻辞强调的是一个时字,要求君子要因时行止。他正确地指出,《淮南子·人间训》的说法:“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而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是对的,根本不是讲忧患意识。(见《周易研究》1999年1期乾卦四爻动 孔子对于《易》有两句话评价,足以看出孔子的影响,廖名春《周易乾坤卦爻辞五考》)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阳爻居四,四迫近君位五,是多惧之地。九是阳爻,阳爻而居阴位,尤须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时可进则进,时不可进则退,进退依时而定,故有龙或跃或在渊之象。“或”是不定之辞。跃是跳跃。跳跃不同于飞,飞是离渊而去,跃是飞的准备动作,欲飞而未飞的状态。渊是深水,是龙安居之所。或者跳跃而离渊,或者在渊里不动,究竟是跃还是在渊,要视情况决定。九四能够做到这一点。它阳爻居阴位不正,是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阳主进,阴主退,阳居阴位,能够随时进退。又,九四居上体之下,正在由下体进入上体的变革之际,也有进退未定之义。既能待时而出,见可而动,哪里还会有咎?

九五,飞龙在天乾卦四爻动 孔子对于《易》有两句话评价,足以看出孔子的影响,利见大人。

阳爻居五,故曰九五。九五刚健居中得正又在君位,在所有的卦里都是最好的一爻。在乾卦与在别的卦还有不同。乾卦是纯阳至健之卦,乾卦九五不仅刚健,且刚健而纯;不仅中正,且中正而粹。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有君德又有君位。表明阳气自下而上,至此已经盛至于天;龙自下而上,由潜而见而惕而跃,至此已经飞上天;若就人说,九五德高位亦高,刚健中正纯粹,已进入圣人的境界。圣人是君子大人中最高明最伟大的,他的修养、智慧、能力和地位足以对任何困难应付自如,犹如龙飞在天上,圣洁高贵,腾越自由,以至于云雷风雨交集而下,普天之下感受其利。这样的大人是天下人所利见的。

上九,亢龙有悔。

阳爻居上,故曰上九。上是一卦之中最后一爻。其位处于极,其事已终结,其时已过中,所以比较起来不如初爻好。初爻多得免咎,上爻则每每不可救。卦发展到上爻,无论好事坏事都已达到积微而盛,穷极将变的程度。有的不可变,有的不能不变。坏事坏到极处将要变好,爻辞指示其如何促成变好的办法;好事好到极处将要变坏,爻辞告之以如何保之不使变坏的途径。无论哪种情况,其结果如何,是吉是凶是悔是吝,爻辞都给以简明易知的答案。必成功的,爻辞直云吉;必失败的,爻辞直云凶;吉凶未定,成败得失须看主观努力如何,其知过而能改者,爻辞曰有悔,知过而不能改者,爻辞则曰吝。悔是吉之先;“有悔”,有过知改,有问题知解决,有可能变好。吝是凶之本;“吝”,有过不肯改,有问题不能解决,必将变坏。总之,上爻比较易知,不似其他诸爻那样往往一爻多义,不易知晓。不过也应明白,凡上爻属于悔与吝两种情况者,多不明言悔吝,其义常常在爻辞所取之象中包含着,须读《易》者自行体会。乾卦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明显,比较容易理解。亢是过的意思。九五飞龙在天,龙已经到了极高处,阳气已经到盛极之时,刚健中正,好得不能再好。至于上九,龙已亢,阳已过,到了止进而退的时候,继续前进而不退,便要走向反面,故有悔。有悔,有了问题,但是能够注意解决;有了过失,但是能改。亢是上九的客观境遇,悔是上九的主观修养。上九的关键在悔字上,唯其有悔,方能识时通变,使乾道不至于以亢终。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坤二卦与别的卦不同,六爻之后多出一个“用九”和“用六”。乾“用九”是说六爻全用九,不用七。坤“用六”是说六爻全用六,不用八。七、八、九、六是怎么回事?卦由筮得来。根据筮法,行筮时使用四十九根蓍草乾卦四爻动,经过四营三变得出一个数。这个数只有四种可能性,不是七就是八,不是八就是九,不是九就是六。九、七是奇数即阳数,得九或得七就画个阳爻。六、八是偶数即阴数,得六或得八就画个阴爻。如此进行六次,便可画出六爻而成一卦。九和七都是阳爻,但九是变爻,七是不变爻。六和八都是阴爻,但六是变爻,八是不变爻。在成卦的问题上,变爻九、六和不变爻七、八是一样的,但是在占的问题上,二者就大不相同了。成卦之后,《周易》占变爻,不占不变爻。比如乾卦六个阳爻,其中有几个九几个七不一定。《周易》用九占,不用七占。变爻的意义是,虽然是个阳爻,但它将变成阴爻;虽然是个阴爻,但它将变成阳爻。为什么说九、六是变爻而七、八是不变爻?此与古人的数学观念有关。数的变化过程是质与量的互变过程。阳进而阴退,所以九为老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七为少阳。在七、八、九、六四个数中,九为阳数之老,六为阴数之老。老了的东西必发生质变。阳以进为进,九已老,无处可进乃退,退而变为八,于是阳转为阴。

阴以退为进,六已老,无处可退乃进,进而变为七,于是阴转为阳。老阳老阴之变是质变,故称变爻。七未老,有处可进乃进为九,阳进仍为阳。八未老,有处可退乃退为六,阴退仍为阴。少阳少阴之变是量变,故称不变爻。知道七、八、九、六是怎么回事,又知道九、六是变爻,七、八是不变爻,和《周易》占变爻不占不变爻,乾“用九”的意义就明白了。乾卦筮得的六个阳爻有可能全是九,没有七。九是变爻,必变而为六,等于乾卦变成了坤卦。但是,它是坤卦却不同于坤卦,是乾卦却又要变为坤卦。这反映作《周易》的人既有乾坤阴阳对立的思想又有乾坤阴阳相互转化的思想。为了表达乾中有坤,坤中有乾,乾坤转化的思想,作《易》者在乾卦六爻之后巧妙地加上个“用九”,系之以“见群龙无首吉”一句辞。这句辞有乾的特点又有坤的特点。朱熹说“六爻皆变,刚而能柔”,是说得对的。“见群龙”是乾之刚健,“见群龙无首”是坤之柔顺。以刚健为体,柔顺为用,刚健而能柔顺,获吉是必然的。程颐释“无首”为无自为首,意谓资质刚健的英雄人物勿自为天下人之首,而让天下人拥我为首,也是有道理的。总之此“群龙无首”与今语之“群龙无首”含义迥异。六十四卦全有六爻皆变的问题,而独乾坤二卦“用九”、“用六”,这是因为乾坤是《易》之门,乾坤问题的解决是根本。也还因为乾坤是纯阳纯阴,六爻全变,是全变阳或全变阴,故可云全“用九”或全“用六”。其他六十二卦不是纯阳纯阴乾卦四爻动,即使六爻全变,是变阳变阴驳杂不纯,故不可云“用九”或“用六”。廖名春先生据帛书《周易》考证,乾坤用九用六之用字,本字当为通。通义为全为都。用九、用六,意思正是六爻都是九,都是六。廖说是对的。

下一篇: 凡人临大事,欲前知吉凶成败于未来
上一篇: 六龙御天回顾第10集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笔记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