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下乾上

佚名 2022-12-08 10:08

易经》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下乾上

《易经》第一卦

乾卦——乾为天 乾下乾上

《周易》古经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易传》

注:乾卦解读分两篇,本篇解读《易传》中关于本卦的《文言》部分。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易经》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下乾上,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易经》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下乾上,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李守力微学通解

【1.12】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白话】

“元”,创始,是众善之首;“亨”,亨通,是嘉美的会合;“利”,适宜,是事物得体而中和;“贞”,正固,是事物的主干。君子实践仁德,足以领导人。嘉美会合足以合乎礼。裁成事物足以合乎义。能贞正固守足以成就事业。君子能行此四德,所以说:“乾,元亨利贞。”

【解读】

○《文言传》是《十翼》之一。是孔子及其后学解说乾坤二卦的文字。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传》。本段是《文言传》第一节,解说卦辞,以下分爻解说。

○为了读者能深入理解《文言传》第一节的意义,列表如下:

元 善之长 体仁,足以长人 春,少阳,木,仁

亨 嘉之会 嘉会,足以合礼 夏,太阳,火,礼

利 义之和 利物,足以和义 秋,少阴,金,义

贞 事之干 贞固,足以干事 冬,太阴,水,智

元亨利贞四德即四象之德。

元象少阳春天,果仁发芽,万物生长,推展到社会人事,体仁方可领导人。

亨象太阳夏天,万物茂盛,欣欣向荣,推展到社会人事,嘉会足以合礼。

利象少阴秋天,秋、利、和从禾,代表收获庄稼,利物足以和义。

贞象太阴冬天,贞,正定,为智,可以把握事物主干,贞固足以干事。

【1.13】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白话】

初九爻辞“龙潜伏着,不能发挥作用”,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人有龙之德行而隐居。其志不为世俗所改变,不急于成就功名;隐退世外而不烦闷;其言行不被世人赞同亦无烦闷;别人乐于接受他就推行,别人有所疑虑他就退避;坚强而不可动摇。这就是潜龙。”

【解读】

○本文以孔子师生问答的方式,进一步说明乾卦各爻对人生的启示。这一段与《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很吻合:人们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懊恼,这难道不是君子吗?

【1.14】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白话】

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表现大人之德。”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人有龙德而居正得中,日常说话要守信,日常行为当谨慎。防止邪恶而保持真诚,造福社会但不自夸乾乾卦变大壮,德性广博而化育人。《周易》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表现大人之德’。这是君主之德。”

【解读】

从这段可看到后来孔子孙子子思著《中庸》的渊源。《中庸》使用的核心词“中、庸、诚”都在本段出现了。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与老子《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相吻合:不把自己的德行当德行,才是上德有德,是真正的德博而化。

【1.15】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白话】

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努力,晚上警惕戒惧。虽有危险,但不会有咎害。”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君子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做到忠诚信实以此增进德性。修正言辞,树立诚意,以此累积功业。知道时势达到之机就顺应其到达,能对事物了知其几微。知道时局何时终止就顺应其终止,能与事物保持适宜状态。所以居上位而不骄傲,在下位而不忧愁。所以勤奋进取因其时而戒惧,虽有危厉而无咎。”

【解读】

“知至至之,知终终之”:知道时势达到之机就顺应其到达,知道时局何时终止就顺应其终止。这与《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意思很接近。也是老子《道德经》“道法自然”的分解。

至于为什么孔子解易,儒家与道家思想兼而有之,原因有二:

《易经》是儒道之源,《易经》本来就是儒道兼备。

孔子学易是在晚年68岁以后,73岁去世之前编辑《易传》(《十翼》)。曾是老子学生的孔子在经历了大半生推广儒家思想恢复周礼失败以后,需要在思想境界上继续提高自己,以求悟道,儒道合参乃是必然。

【1.16】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白话】

九四爻辞说:“龙或跃或潜于渊,无咎。”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上下无常,不是为了邪欲。进退无常,并非是脱离群众。君子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是想抓住时机,故无咎。”

【解读】

○九四处于不安稳的位置,其上下进退是在做试飞练习,这是为了尽快增进德行以建功立业。这说明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首先要经历磨练的道理。

孔子言“上下”、“进退”,这是使用变卦体例,九四乾变巽,《说卦传》“巽为进退”。又以爻象体例释读,四应初比五,初为潜、渊,五为天,巽为上下进退,故“或跃在渊”,言龙在天(九五)、渊(初九)之间反复试飞。因九五为天,九二为田,九三为人,故曰“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又按当位体例,乾卦六爻,九二、九四、上九以刚居柔,位本不正,而九二因得中而正。唯独九四与上九不正,而有不安之象,故九四言“或”,上九言“悔”。

古籍往往将“天”与“渊”对举,见于《诗经》、秦简《归藏》、帛书《易传》、《管子》、《说苑》、《说文》、《太玄经》等。

《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秦简《归藏》坤曰:

不仁。昔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帝弗良而投之渊,坤共工坠□江□◇ 501

帛书《二三子》:

二厽子问曰:《易》屡称于龙,龙之德何如?孔子曰:龙大矣。龙刑迁叚宾于帝,俔神圣之德也。高尚齐虖(乎)星辰日月而不晀,能阳也;下纶(沦)穷深潚之潚(渊)而不沫(昧),能阴也。

《管子·水地篇》:

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躅,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渊。

刘向《说苑·辨物》:

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也,高乎其著也。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章。虚无则精以和,动作则灵以化。於戯允哉!君子辟神也。

许慎《说文》: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

《太玄经·上首》次二:“上无根,思登于天,谷在于渊。”

《太玄经·睟首》次三:“目上于天,耳下于渊,恭。”

《太玄经·玄摛》:“其上也县天,下也沦渊。”

【1.17】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乾乾卦变大壮,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白话】

九五爻辞说:“龙飞于天上,适宜实现大人之德。”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相同的声音相互感应,相同的气息相互追求,水往湿处流,火往干处烧,云从龙生,风由虎出。圣人兴起而万物瞩目。受气于天的亲附上,受气于地的亲附下,则各归从(自己的)类别。”

【解读】

《易经》第一卦乾卦——乾为天乾下乾上

○这一章节是《易经》最有名的段落。文王演周易,以乾卦为核心,乾卦九五爻又为全卦之主爻。本章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古代帝王称“九五至尊”和龙,把圣贤称作“龙象”,都源自于此。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古人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最基本公理,“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即源于此。天上出现龙,必然对应世间出现大圣人(大人)。麒麟的地位仅次于龙,《说文》:“麒,仁兽也。”传说孔子的母亲颜征怀孕时遇一麒麟而生孔子。“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庚申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著书。孔子感麟死而忧,于两年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庄子·渔父》:

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

《尸子·仁意》:

平地而注水,水流湿;均薪而施火,火从燥,召之类也。

《邓析子·转辞篇》、《鬼谷子·摩篇》、《荀子》之《劝学篇》、《大略篇》并有此言。

【1.18】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白话】

上九爻辞说“龙飞过高有悔。”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尊贵而不当位,高高在上失去百姓,贤明之士处下位不能来辅佐,所以只要一行动就产生悔恨。”

【解读】

以上是《文言传》第二节,完全以人事的进德修业阐述爻辞的含义。

【1.19】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白话】

“龙潜伏着,不能发挥作用”,(因)地位卑下;“龙出现在地上”,因时机未成熟;“整天勤奋努力”,开始有所行动;“龙或跃或潜于渊”,自己试验;“龙飞上天”,居上而治理天下;“龙飞过高而有悔”,是由穷极而造成的灾害;乾卦全体用九,天下必然大治。

【解读】

这是《文言传》第三节,以时与位为重点解说爻辞。乾之坤为用九,乾为天,坤为地、为天下,故用九曰“天下治也”。

【1.20】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白话】

“龙潜伏着,不能发挥作用”,阳气潜藏于地下;“龙出现在地上”,天下万物呈现光明;“整天勤奋努力”,随从天时的变化而行动;“龙或跃或潜于渊”,乾之道即将出现变革;“龙飞上天”,已位居于天德;“龙飞过高而有悔”,随天时变化而达到终极;乾卦全体用九,是实现天道的法则。

【解读】

这是《文言传》第四节,以天道为重点解说爻辞。用九,何以“乃见天则”?盖用九为乾卦六爻全变,不全变,则天道法则不足以俱见。

【1.21】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白话】

乾“元”,创始而亨通;“利贞”,是物之性情。乾卦的创始作用能以美妙和适宜造福天下,却不言利物之功,伟大啊!伟大啊乾卦乾乾卦变大壮,刚劲强健而中正,可谓纯粹精微。六爻按时位发挥作用,普遍通达于天之性情,就像乘着六条龙,驾御天道。云气流行,雨水布施,天下和平。

【解读】

此《文言传》第五节,再以《彖传》推衍,歌颂天道的伟大。

【1.22】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白话】

君子的行为,是以完成道德修养为目的,表现在日常的行动中。(乾初九)所说的“潜”,是隐藏而未显现,行动尚未成功,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为。

君子学习以积累知识,互相问难以明辨是非,宽宏大量与人相处,以仁爱之心指导行动。《周易》(乾九二)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表现大人之德”。此谓君子之德。

九三处于重重阳刚交接之处而不居中位,上不及天位,下不在地位,所以“终日勤奋”,因其时而戒惕,虽有危难而“无咎”。

九四爻处于重重阳刚交接之处而不居中位,上不及天位,下不在地位,中间又不在人的合适位置,所以有“或什么或什么”的,“或”,疑惑,所以“无咎”。

(九五爻辞之)“大人”,其德性与天地相合,其圣明与日月相合,其施政与四时顺序相合,其吉凶与鬼神相合,先于天道行动而与天道不相违背,后于天道行动而顺奉天时,既然天都不违背他,何况人呢!更何况鬼神呢!

(上九爻辞)所说的“亢”,是说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只知生存而不知灭亡,只知获得而不知丧失。

(用九)只有圣人能做到啊!知进退存亡之理而不失正道,只有圣人能做到啊!

【解读】

以上为《文言传》第六节,再从伦理的角度阐述六爻与用九的含义。笔者将其分成七个段落。前六个段落是六个爻,最后一段是用九。从孔子这一段的论述可以看出用九是警戒于上九而得出的。在“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前后用了两次“其唯圣人乎”,表明孔子对用九的无穷赞叹!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联想到老子《道德经》第九章:“持之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维持着满盈,不知很快就要停止了!锤炼得很锐利,那便不可长保!金玉满堂,没有能守住的;富贵骄慢,将自取其咎;功成了、名就了,就要赶紧退出舞台,这才是天之道啊!)——孔子对乾卦上九和用九的阐述与老子《道德经》第九章惊人地相似!

《孔子家语·五仪》:

(鲁哀)公曰:“何谓圣人?”孔子曰:“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五仪》所记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发生在孔子归鲁之后,即孔子68岁至73岁之间。此处孔子所言“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明并日月”与《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形神一致,这是孔子晚年作《易传》的见证。

《文子·精诚》:

老子曰:天设日月,列星辰,张四时,调阴阳。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故大人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乾·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最初为孔子的老师老子所说,体现了孔子“述而不作”之旨。天地与日月并举,此伏羲先天八卦也。

老子曰:“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杂卦传》“《乾》刚《坤》柔,”《系辞传》“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故乾日坤夜。又巽风、坎雨,此乾坤巽坎四卦,伏羲先天八卦之序也。此与《周易·说卦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相似,唯《说卦传》言黄帝归藏先天八卦之序也。

下一篇: 乾坤国宝之乾卦山巽卦向住宅水法详论(图)墓地风水
上一篇: 周易卦爻辞原文及白话乾元,亨,利,贞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