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字《周易》的第十九卦是临卦

佚名 2023-08-11 15:02

临字《周易》的第十九卦是临卦

临字

《周易》的第十九卦是临卦,此卦中多次出现临字。临,即是此卦的中心所谈,临字本身又是兼容多义的一个字。

临字《周易》的第十九卦是临卦

临的金文

临的金文原意是象天上下雨的角度一样俯首察看,这是什么意思?按现在西式的语言,就是上帝的视角,中文是跳出格局之外的俯瞰的意思。

文王作为当时的一方侯王,也是有食邑,有侯国,有子民的,高高在上。那么临对于他来讲,就是对待子民的态度,或者说是从全局考虑事情。

这是从字的本意来考虑临字。

临象

那么从卦爻的象的角度考虑临卦,临卦是坤上兑下。

临卦

在伏羲的先天八卦中,坤的意象是地,兑的意象是泽,仅从象上而言,解释为地下之水肯定不妥,通常被解释为站在陆地上看水。这种基于象的解释,只能解释为看到茫茫之水而又要渡水而过感受到的茫然、压力与困难。

另外,从出土的甲骨文可以看出,殷商时期的卦爻是从上而下的解读,且出现了六爻卦。而文王采取的方式是自下而上解读卦爻。(笔者在头条前文连载中探讨过该问题。)

从后世对文王《周易》的继承来看,孔子取了这卦中的坤卦作为重点,因此人文的重点在于克己复礼、坤卦对仁的修身方式的重视,重在世界观。而老子取了这卦中的兑卦作为重点,通过对水的不同特性的解读。用象及理,强调顺势、借势的方法。重在方法论。

也就是这一卦中,从象意而言,坤和兑实际都是重点。与临卦点对称对应的下一卦观卦,也存在这种象的情况。是风与地的组合。观与临的俯瞰不同在于,观是平等意义的,而临是居高临下意义的。同时风和水的意象都隐喻了动。这是《周易》易字的中心思想。

临的节气

古代的十二月农历易经临卦第十九,也用卦爻来表示。而临卦对应的是农历的十二月。明白这一点的原因在于,临卦中涉及了一个“很突兀”的卦爻解释,“至于八月有凶”,而八月在农历中是用观卦来表示。也就是《周易》的下一卦--观卦。

在理解《周易》的过程中,要全文考虑,基于当时背景的考虑,基于对应卦爻的考虑。

临卦的卦辞解读和下一卦卦序的安排,明显考虑了这个月份的对应关系。

基于以上三点,再看临卦的卦辞,有助于理解。从其后世的《老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字,不管是基于主观数理文化一统思路的考虑还是客观的文字字义不是很明确、清晰的原因,字意上的语意兼容和多关是很常用的写作方式。

临卦

(地泽临)坤上兑下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初九,咸临,贞吉。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四,至临,无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上六,敦临临字《周易》的第十九卦是临卦,吉,无咎。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断句: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元亨利贞前文已经解读,代表四个发展阶段。临卦是《周易》中少有的几个涉及四个全过程的卦爻之一。也就是发展全程都要注意。

周易图解--懂《波浪理论》的读者可能会看到波浪

至于八月有凶,往往被迷信化解读。实际上,基于元亨利贞这四个字的甲骨文的原始本意,都是与农业有关的,用于对人文发展意义的比喻式的解读。那么,八月是观卦,也就是如果临卦没有处理好,解决好,那么观卦会出现麻烦。十二月是农耕前的准备,属于贞的阶段;而农历的八月,是接近秋收,属于利的阶段。农耕准备不足,秋收就会有麻烦。作为人文道理的喻象,就是事情不豫不利。

《礼记·中庸》中的表达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初九,咸临,贞吉。

咸临,在卦辞中连续出现两次。这就像现在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个道理。

咸的甲骨文

咸的甲骨文是大的戈与城池的形象,本意是全民皆兵,武装御敌。金文中画个大斧头的字更形象。

第一爻,这是起初的发展阶段,还很弱小。那么,首要的是全民皆兵。在那个年代,如果没有自己的军事实力,很可能被吞并。这样才能保证在这一爻贞的阶段不出问题。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了,依然还是要重视全民皆兵。第二阶段,也就是亨的阶段,虽然发展了,但是并不强大的一个阶段。

不被吞并的办法依然还是咸。也就是尽本国最大的努力。

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的是后来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攸的甲骨文

攸的甲骨文本意是老人拄着拐杖慢行。攸利,就是辅助的,多一些的利。

六三,已经进入利的第一个阶段,本来是顺利一些了,但是却是阴爻。按文王的写作习惯,这里就是要提醒点什么了。

那么就提醒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有了点甜头,要考虑这并没有更多的利;只有这样居安思危的谨慎,才能没有麻烦。

有人将甘解释为通钳,钳制敌人。甲骨文中并无此意,也未见其他当时文字有此用法。但是,如此解读会导致这句意思彻底改变。

六四,至临,无咎。

至临,通常被解释为事必躬亲,这与临的本意很矛盾。至是临的对立的意思。而这里说的至临,实际是阴阳一体的表达。

至的甲骨文

交的甲骨文

在《周易》中有交字,一般翻译为交往。交的甲骨文是反叉两腿站立的人。从现代的身态语言来讲,这是一个谨慎防守的姿势。后来,这个字被引申意为交往。中国古代是阴阳一体的文化,也就是交往却很谨慎易经临卦第十九,独立自主的交。这是字里的阴阳一体之意,古人的交。当然,我们现在理解这个字,通常就剩下交往的意思了。

而至这个字,很奇妙,甲骨文就是把交字倒过来。原意是出去打猎的人,累了回家躺下休息。这才引申出后来的到达、导致等意,在这里,被引申为亲自。

至交,这是阴阳一体的很太极的词,明白甲骨文的本意,你才可以理解什么是至交。那么,这里的至临,实际也是这样的一种表达。

文王应该知道这个至的本意,这里他要引申为什么样的人文意义呢?

六四爻,是利的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顺利的阶段。但,这里又是阴爻。按惯例,文王要提醒一些东西。

提醒什么?在临的状态下的至。

如果这里简单翻译为事必躬亲,这与临的意思冲突了。这是古人表达这种阴阳一体意思的一种方式。

孔子对于小人(与大人相对)和女人的态度是近则戚,远则怨,实际就是来自于这个至临两字的引申。不远不近的状态、寻找一个恰当的不远不近的状态,就是这个至临的状态。不能简单片面地将至临理解理解为至。

“出门在外,你要知冷暖”。这是中国人通常的一种阴阳一体文化的表达。这个冷还是暖的尺度如何呢?你能听懂,但是没法准确说清楚。老子的《老子》中充满了这种方式的表达。

上善若水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君子,在《周易》中是理想的大人的化身。大君,这要求就更高一些了。

知仅即可以理解为原意的知,又可以理解为引申的通智。

孔子的理解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的理解是知和智是一体的。

老子的理解是智。

六五,这已经是利的第三个阶段,最好阶段了。但依然是阴爻,那么文王继续提醒。

这里的知临,可以理解为要明智的君临天下易经临卦第十九临字《周易》的第十九卦是临卦,也可以理解为要有智慧的方法。

上六,敦临,吉,无咎。

上六,按照乾卦的总纲,第六爻通常是有所转折的贞的阶段,注意的特点就是要注意保持利的果实。

敦,这里是敦促的意思。敦临。也就是要勤政的意思。

也有理解为敦厚的意思,那么可以翻译为要注意临的方式,诚信。

或者文王是两个意思都有吧。

下一篇: (释读)《临》(n):利贞
上一篇: 《周易》上经第十九卦临卦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