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的“喉音”艺术

佚名 2024-02-25 15:03

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的“喉音”艺术

一、影片中的民族色彩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就是蒙古族民族文化色彩。在电影一开始,知青乘坐的大巴在草原上疾驰时,在马头琴的琴声中,身穿蒙古袍的几个当地青年骑着骏马跑过,与知青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车内昏昏沉沉的知青精神为之一振。马奔跑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大巴。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开朗活泼的形象呼之欲出。

后来陈阵也很快学会了骑马和用套马杆放牧军马,并学会了用敲击马镫的方式在狼群的包围下保护自己。这些细节都渗透着蒙族人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情趣。

又如在夜里,大家在篝火旁唱歌说笑,纵饮狂欢,这是蒙古族人民在放牧生活中最常见的娱乐方式之一,在悠扬的马头琴和蒙古长调中陈阵深情地望着嘎斯迈,可见歌声跨越了民族的边界。

其中的蒙古族元素有呼麦、长调、马头琴。

蒙古族的长调,是相对短调而言的,蒙语称“乌日图道”即“悠长的歌曲”,是蒙古族对气息悠长、速度徐缓自由的一种民歌的传统称谓。2005年11月25日蒙古族民风民俗图画,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国目前仅有的四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其他三个是:昆曲、古琴和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也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并且得到通过的项目。长调民歌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呼麦是蒙古族独特的“喉音”艺术。演唱者运用特殊的发声技巧,胸腔“闭气”,冲击声带,发出带有气泡音的喉腔共鸣,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或三个声音。低声部为浑厚的持续长音,长音上面调节、集中和强化泛音,唱出清亮透明的高声部旋律,构成极为罕见的多声部音乐形式。据蒙古国呼麦专家奥德苏荣先生讲,呼麦形式多样,划分为十二种之多。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和唱词呼麦。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为怀念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又如蒙古族的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反映着经过时间长期沉淀,当地人在特殊空间的生活中形成的心理结构。在《狼图腾》中,电影多次借蒙族人之口提及“腾格里”,这即是蒙语中的 ,即“长生天” 之意。在蒙古族的信仰中,“苍天”便是永恒的、最高的神,是世界和人类的主宰。因此在电影中,人们将一切视为腾格里的安排,在遭遇危难和渡过难关时,都会祈求和感谢腾格里的保佑,在违心杀死小狼时,也都会自我安慰这是送它们去见腾格里。也正是这种朴素的信仰,让蒙古族人民相信“草原也有生命,是大命,所有其他的都是小命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的“喉音”艺术,都是靠大命才生存的小命”。而在毕力格和巴图父子死后,他们也都没有入土下葬而是白布裹身,拉尸体的牛车漫无目的地走,尸体跌落于哪里,就尸陈于草原之上,因为他们认为“草原人一生吃肉,死后要把肉还给腾格里”蒙古族民风民俗图画,蒙古族人用这样的在汉民族看来不可思议的简葬方式实现对大自然的回馈。

二、蒙古族狼文化

蒙古族对于狼的崇拜,可以从古代诸多的文献以及神话故事中找到渊源。图腾崇拜的传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说部落祖先如何从图腾动物演变过来,另一种是部落民族怎样被图腾动物救了一命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的“喉音”艺术,从而使整个部落得以存活。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族是由上天所生的苍狼与白鹿结合而产生的民族,所以蒙古族便认为自己是苍狼和白鹿的后代。在《周书》中有一匹狼逃入高昌国北山洞穴之后生出十个男孩,此十个男孩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其中的一姓成为突厥贵族阿史那氏的阐述。还有“人面兽身”的犬戎祖先、与狼婚媾所生的匈奴“狼祖先”、吃狼乳而长的乌孙祖先等文献记载,我们得知这些民族都以狼为图腾。狼崇拜历史进程中,蒙古族一直坚持到近代。

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的“喉音”艺术

(母狼阿史那与匈奴公主)

除了这些广为流传的“狼生人”、“狼祖先”神话传说,蒙古族人对狼的崇拜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呢?

首先要从蒙古族人原始信仰,以及狼自身的特性来解释。蒙古族世代生存于草原,依赖于草原,对草原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感情,在时间推移下,逐渐在心中形成了对自然力量和自然智慧的原始崇拜。蒙古草原中,狼是这种原始信仰的自然产物。狼狡黠,富有智慧。第一,狼是群体性的动物,有组织能力,团结一致,并且听从狼王指挥。它们不仅可以在人们的重重防范下偷吃到家畜,更能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围捕庞大的猎物群体。就连古时候的蒙古铁骑也从狼群那里学到了不少的围捕实战知识。影片中,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狼崽被杀,再加上黄羊被偷,这下就惹怒了狼群,于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来围攻生产队的马群,把马群全部都逼到湖里冻死。狼群发起攻击是非常谨慎的,不会为了陌生的狼发起攻击。第二,狼善于利用地形和地理条件保护自己。早晨或上午的太阳直射在山阳处,狼就利用山阴的背光处,隐蔽自己的行动。下午或晚上的太阳照射山阴处,狼就顺山阳的阴暗,避开猎人的视线。黑夜是狼出动的最佳时刻蒙古族民风民俗图画,爬上高处,从广远的视线寻找袭击的目标。狼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避开人的视线而保护自己安全得逞。第三,狼的忍耐力很强。正如影片展示的那样,它们为了一举歼灭猎物,可以等上好几个月,不会一时心急而误了大事。毕力格老人说:“狼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好几个月了,它们想要一举歼灭黄羊,不会一时心急而误了大事。最重要的是,狼很能忍耐。人生在于选择时机,狼和蒙古人都明白这道理。”第四,狼的皮毛能够随着季节而变化。草木旺盛的夏秋季节,毛色发苍白,而白雪皑皑的冬天,毛色就发白。到春天,狼的毛色变为灰白。狼在自然力量下仍坚韧生存的本性和为了生存彰显智慧的能力,符合草原人民的需求,并且狼在草原中起到引导和平衡自然力量的作用,因而崇尚狼成为草原人民心中本能的反映。

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的“喉音”艺术

其次要从恐惧心理的角度来解释。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说:禁忌就我们看来,它代表了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崇高的、神圣的,另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这种观点就是“敬畏和恐惧”心理的融合——宗教心理的主要特点。蒙古族人由最初的恐惧造成的敬畏而产生的崇拜心理。大草原上的狼成群结队,以蒙古人的武器保护羊群往往力不从心。

蒙古人对狼的崇拜,在器物上也有很多体现。过去蒙古族人对髀石(狼的蹄腕骨,据说是可以驱邪除灾)和狼牙特别看重,认为髀石是狼灵魂的栖息地,是信用和勇气的象征,狼牙是狼杀戮的武器是能力的代表。所以萨满教认为佩戴狼牙,可以祛除邪魔恶鬼,使他们害怕,不敢靠近。在现在蒙古族人生活中,依然存在很多关于狼崇拜的物质文化,比如,狼头挂毯,狼头皮画,以狼形象来装饰的皮囊酒壶等用品,皆能看到狼在蒙古族物质文化方面的体现。

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的“喉音”艺术

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色彩:蒙古族的“喉音”艺术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杨庸一译.北京: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6.31.

[2]那仁毕力格.蒙古族狼图腾文化考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65-70.

[3]李亚南.北方的狼--狼崇拜与蒙古族审美文化浅谈[J].青春岁月,2015,(8):524-524.

[4]杨一兵;罗高团;王宇龙;杨思文.浅谈蒙古族的狼文化[J].经济视野,2014,(12):468-468.

[5]张佳维,文一.解读《狼图腾》的民族色彩[J].电影文学,2018 (8):85-87.

[6]杨娜.论蒙古族长调民歌及其保护与传承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10 (4):158-160.

[7]乌兰杰.关于蒙古族呼麦——起源、分布与传播的几点感悟[J].中国音乐,2019 (4):5-12.

下一篇: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它
上一篇: (每日一题)论自然地理环境对蒙古族民俗的影响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