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孔子晚而好《易》是怎么回事?

佚名 2024-04-18 14:07

南怀瑾老师:孔子晚而好《易》是怎么回事?

一、孔子晚而好《易》

1973年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中,有一篇《帛书·要》的竹简,其中讲了如下一段孔子学《周易》的故事:

晚年的孔子对《周易》爱不释手。平时在家时,会将书放在自己坐卧的席子上,出门时则将书收在行囊中(因为太用功,他将串连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翻断过多次)。为此,他的学生子贡对老师的这种痴迷有些不解,就问他:

“老师过去教育我们时说过:‘只有品德不好的人,才趋向于祈求神灵的保佑;只有缺乏智慧的人,才会频繁地求助于卜筮的帮助。’我很赞同你的这种观点,也接受了它,一直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老师您为什么现在到老年时,却偏偏喜欢上这部求神问卜的书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所说的话都应当是我们行为的指南。过去时运不错,就没有认真研读《周易》,所以才说了那些话。现在命运不济,才想到要找原因,就研究了这部书,并发现了其中的许多奥妙。能够明察《周易》机关的人,是不会违背该书所言立德这个前提的。上古之书原本不少,只有《周易》完好保存了下来,而且该书保存了不少先贤遗留下来的教导。我学《周易》并不是为了使用占卜,而是喜欢其中的卦爻辞。子贡啊,你为什么要在这个问题上责怪我呢?”

子贡说:“如果按您所说去做,那君子就要犯很严重的错误了。因为我听老师您说过:‘为人谦逊、正直而行施仁义,就不会有什么疑惑。’可是您现在学习《周易》却不使用其占卜的功用,只是喜欢其中的卦爻辞,那不是在教人片面地使用这部书吗?我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孔子回答说:“子贡啊,你的说法很荒谬啊。我告诉你:《易》这部书的价值,主要存在于卦爻辞中。至于其占卜的功用,那是老百姓的看法。《易》这部书,能使刚强者懂得畏惧,使柔弱者懂得谋略,使愚蠢者的行为不至于太狂妄,使欺诈者的行为有所收敛。这部书所记录的,是仁慈的周文王在其不得志时所考虑的问题。当时商纣王的政权腐败,文王开始兴起。文王隐瞒自己的志向以避免遭到迫害,就将其所思考的问题写在了《周易》这部书中。令我高兴的是,我从中知道了文王的智慧是源自于其内心问工作占卜鼎卦怎样解,他的良好品德是发自于内心的。我哪里会为文王曾经屈辱地侍奉纣王而高兴呢。”

子贡又问道:“老师您也相信占筮吗?”

孔子回答说:“我占卜的结果,有百分之七十是应验的。只有周粱山的占卜与我的准确率差不多。大家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性,只是大多应验而已。”

孔子又说:“对于《周易》这部书,我是把它的占卜作用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我学习的重点是卦爻辞中所包含的道德之义。学《易》要能够通过分析隐秘的现象而得出量化的定数出来。明白了万物的定数,就可以使我们的行为符合于文明的规范。所以其中既有仁的存在,也有义的道理。如果我们只是认同《易》的隐秘现象,而不明白其中的定数之理,那就是巫了。如果我们只是明了世界的定数之理,而不能上升到文明规范的高度,那就是史了。史与巫所使用的占筮,虽然研究的也是《周易》,但并未把握其中的主旨。他们虽然爱好《易》,却不是《易》的精髓。以后怀疑我孔丘的学者们,大概是因为我也喜欢《易》这本书吧。我不过是追求其中的道德含义而已,我与史巫们是走在同一条路上,却有着不同的目的地。君子是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来求福报的,所以虽然也祭祀,却并不经常。他们是以自己的仁义来求得良好结局的,所以虽然也卜筮,但次数很稀少。总之,我们要把《易》的祝巫卜筮的功用放在次要的地位啊。”

孔子与其学生子贡的这段对话很有意思。毫无疑问,在那个距离现代科学太远的时代,他的观点还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但因为他只是抱着从中寻找其有利于自己“德治”的理论,所以虽然下了不少功夫,还是没能将《周易》这部书读懂,也没弄清楚《周易》的作者到底是谁。而且由于他后来对《周易》的错误解读被后人奉为圭旨,使《周易》这本书更难读了。他的解读就是被我们现在称之为《易传》的那七种十篇文章。此是后话,咱们暂且不谈。现在来继续看一下他是如何学习《周易》的“次要部分”,是如何占卜的。

可能是孔子的学生大多与子贡一样,不愿意老师的身上被贴上迷信的标签,所以史料中有关孔子算卦的内容并不多,只有如下四个小故事:

二、孔子问命

(原文)

西汉《易纬·乾凿度》说:孔子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矍氏,曰:“子有圣知而无位。”孔子泣曰:“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之命也。”于是始作十翼。

(释读)

在前面的故事中孔子自己说过,他年青时的仕途还不错,也忙,是不太关心命运的,也就没有学习占卜算命之类的功课,对《周易》很陌生。这段话就是讲述孔子与《周易》的机缘,讲他是如何对《周易》产生兴趣的。原来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孔子请人占筮了一下自己的命运。得到旅卦的结果。但他这时还不会自己断卦,就请他的学生中对《易》有些研究的商矍子木帮忙解释一下。商矍子木对他说:

“这一卦的意思是说:老师您有圣人的智慧问工作占卜鼎卦怎样解,却得不到圣人那样的社会地位啊。”

学生的话触动了他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一下子就把他的感情闸伐打开了,鼻子一酸,泪水哗哗地往下掉,哭了起来,真是泪流满面啊。他边哭边对学生说:“占筮不到吉祥的好兆头,遇不到一个好的时代,看来这就是我的命了,是老天给我注定的命啊。”

从此后,“知天命”的他就开始钻研起《周易》来,并与其弟子们一起,逐渐写出了解释《易》的十篇文章。这十篇文章后人也称之为《易传》。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三、孔子问卦

(原文)

南宋杨万里的《诚斋杂记》说:孔子使子贡。久而不来。命弟子占。遇鼎。皆言无足不来。颜回掩口而笑。子曰。回也哂。谓赐来乎?对曰。无足者。乘舟而至也。果然。

(释读)

孔子想派自己的高徒子贡去外地办事,就派人去叫他来,等了很多天,他都没到,孔子有些着急,就让弟子们占一卦,看他还会不会来。得到的结果可能是“鼎”卦九四爻爻变。该爻爻辞为“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南怀瑾老师:孔子晚而好《易》是怎么回事?,凶。”因为其中有“鼎折足”的话,所以弟子们都说:他不会来了,因为鼎没有足了。没有足就不能走路,所以判断他不会来。只有颜回抿着嘴笑而不说话。

孔子问:“颜回你笑什么呢?是想说子贡会来吗?”

颜回回答道:“鼎卦无足的原因,是因为子贡会乘船而来。”

结果是子贡来了,而且果然是乘船而来。

四、孔子自筮

(原文)

《孔子家语》说: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愀然有不平之色。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者吉,而夫子之色不平,何也?”孔子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之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也。”

(释译):

经过前几件事后,孔子对《周易》有了兴趣,并学习起算卦来,常常在家用《周易》给自己起卦算命。有一天占筮的结果是贲卦。算完后他老人家很不高兴,挂着一脸的忧虑和愤懑之色。他的学生子张觉得奇怪,就问他:

“老师:我听说占筮的人如果得到贲卦的结果时,都以为是吉祥如意的兆头,为什么您得到这个贲卦后,反而会如此愤懑呢?”

孔子回答说:“因为我所占的这个贲卦是由离卦九四爻变转化而来的原因。在《周易》中,贲卦的卦象是山下有火,没有离卦那样上下全为火纯正啊。就物质的品质而言,应当黑白分明才好。现在得到这个贲卦,可不是我的好兆头。我听说鲜艳的红漆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美丽的白玉是不需要任何雕琢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品质太好,已经不需要人为的修饰了。”

人们一般以为,《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由乾、坤、巽、兑、艮、震、离、坎这八个经卦相重叠而成,所以也只有这八个卦自身重叠起来的复卦为纯卦。以孔子的理解,只有这八个复卦才吉,其它的五十六卦都不行。这是以卦象为断卦的唯一标准而判的。其实,卦爻辞才是主要标准,卦象是次要标准。而且卦象也不是仅有纯卦与杂卦的区别这么简单。如果以卦爻辞来断卦的话,贲卦是《周易》中少有的好卦之一。而离卦是少有的凶卦之一,又处上经的末尾,是很不好的。由此也可见南怀瑾老师:孔子晚而好《易》是怎么回事?,孔子他老人家的占卦水平还真是不怎么样。如果《易传》真是他本人的作品,不得不为他捏一把汗啊。

这段故事收入在《孔子家语》中。而《孔子家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收集整理而成,是有关孔子事迹中可信度最高的。可见孔子晚年是真的对《易》这部书很上心,水平也真的不怎么样。呵呵。

五、孔子断卦

(原文)

东汉王充《论衡·卜筮篇》说:鲁将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贡占之以为凶。何则?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孔子占之以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鲁伐越,果克之。夫子贡占鼎折足以为凶,犹周之占卜者谓之逆矣。逆中必有吉,犹折鼎足之占,宜以伐越矣。周多子贡直占之知,寡若孔子诡论之材,故睹非常之兆,不能审也。

(释读)

鲁国将要攻打越国,孔子就组织他的学生占筮了一下战争的结局。得到鼎卦九四爻爻变的结果。这个结果正是前面孔子招子贡时的同一卦象。爻辞为:“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子贡根据爻辞判断这是一个凶兆,战争将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鼎折断了足,没有足就寸步难行,所以认为它是凶兆。孔子这时己经会断卦了,他判断这是个吉兆。孔子说:“越人居住在水边,行动用船,不用足,所以认为它是吉兆。”鲁国攻打越国,果然战胜了越国。

王充以此议论说:子贡占卜“鼎折断了足”认为是凶兆,就同周代占卜人说武王伐纣不吉利一样。不吉中一定含有吉,就像“折鼎足”这样的预兆有利于攻打越国一样。周代人多数像子贡那样只有死板地解释兆数吉凶的能力,很少有像孔子那样的与众不同的论证的才干,所以看到异乎寻常的兆数,就不能辨别清楚了。

以王充的这段议论看,好像他是在赞美孔子的断卦水平高。其实王充这个人是个无神论者,而且他的《论衡》就是专门质疑、讽刺、挖苦当时儒学中的那种迷信风潮的。所以读他的书要如读《史记》一样仔细点。比如他引用的这段小故事,就可能是当时流传在儒家学者中用来褒奖孔子的,也可能是真事。但这样判卦在内行看来是孔子明显的错误,所以王充就把它引用到自己的书中去,还有意“褒奖”几句,实际上是将孔子他老人家架在干柴上面烧烤。呵呵。

过去的职业占筮者对占筮的程序、卦的判断标准都是有严格规定的问工作占卜鼎卦怎样解,问卦的用语也十分规范和讲究。比如这次问卦,孔子一定是站在鲁国的立场上来问。或者说,孔子所设的问题一定是“鲁国会打赢吗?”或“鲁国会失败吗?”之类的问题。那么当一个卦形成后,你只能对照这个设问来判断。以此,子贡的判断才是对的。而孔子将卦辞安到越国上去,一下子就将所设的问题抛弃不管了,将主语改变了,这样随意判卦肯定是不对的。这就如两人见面后对方问:“你还好吗?”而你却答:“他还不错”一样,典型的答非所问。王充想告诉大家的是:孔子在占筮上有多肤浅。

占筮是否迷信?是否准确?我们暂且不管它。但如果我们一定要占筮的话,你首先得弄清楚该方法的基本要求才行,对吧?比如拧螺丝,我们一定要拿着螺帽往螺杆上面拧,如果你拿着螺帽往茶杯上面拧,奈何?

好吧,我们下一帖就来讲讲占筮的基本要求。

请新加入关注的朋友注意一下“苕木匠读经”和“苕木匠读《周易》”的区别。它们不是同一篇文章。阳春白雪传奇乐坊-传奇乐坊琵琶曲演奏

下一篇:暂无
上一篇: 《易经》第五十卦鼎鼎离上巽下卦象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