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2009年1-6

佚名 2023-07-06 20:04

2009-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2009年1-6

2009-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2009年1-6

2009年

1.孙飞盈:《耐人寻味的金华酒——浅谈〈金瓶梅〉之酒与作者之关系》,《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01)。

2.孙建邦:《〈金瓶梅〉日记》,《牡丹》,2009(01)。

3.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4.张连莹:《还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潘金莲》,《档案时空》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论文,2009(01)。

5.卜键:《双舸子〈金瓶梅词话〉总评选刊(中)》,《书城》,2009(01)。

6.傅承洲:《〈金瓶梅〉“独罪财色”新解》,《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7.王停军,李俊瑶:《〈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与陶望龄》,《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8.刘洪强:《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为汤显祖考论》,《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9.吴敢:《〈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跋》,《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0.傅来兮:《〈金瓶梅词话〉中的“抬”与晋陕蒙区域“抬”的延用》,《榆林学院学报》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论文,2009(01)。

11.白凤飞:《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金瓶梅词话〉解读——以西门庆的消费行为为例》,《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

12.陈浩军,张元:《红楼梦金瓶梅比较研究》,《才智》,2009(03)。

13.张进德,张翠丽:《论〈金瓶梅词话〉的酒宴描写》,《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4.吴敢:《说〈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说四个潘金莲〉之一》,《昆明学院学报》,2009(01)。

15.宁宗一:《“伟大也要人懂”——重读〈金瓶梅〉断想》,《昆明学院学报》,2009(01)。

16.王淼:《不合时宜的人生?——〈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的生命历程》,《博览群书》,2009(02)。

17.卜键:《双舸子〈金瓶梅词话〉总评选刊(下)》,《书城》,2009(02)。

18.黄粉保:《〈金瓶梅〉英译本误译解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19.李宝龙:《〈金瓶梅〉中的理欲观》,《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0.张鹏飞:《论通俗文学典籍〈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审美趋向》,《电影文学》,2009(04)。

21.景圣琪:《乱世与衰世的不同映像——基于时代精神探析武松形象从〈水浒传〉到〈金瓶梅〉的演变》,《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2)。

22.赵莎莎:《张竹坡〈金瓶梅〉人物评点的数理批评》,《济宁学院学报》,2009(01)。

23.秦冉冉:《〈金瓶梅〉叙事视角浅论》,《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2)。

24.王平:《论崇祯本〈金瓶梅〉第一回宗教现象的叙事功能》,《济宁学院学报》,2009(01)。

25.孙勇:《〈金瓶梅〉叙事理论研究》,《鸡西大学学报》,2009(01)。

26.许仰民:《〈金瓶梅词话〉的“然”尾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27.高飞燕:《〈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青海师专学报》,2009(02)。

28.徐娥:《论〈三国演义〉和〈金瓶梅〉中的婚姻问题》,《语文学刊》,2009(05)。

29.孙爱玲:《千秋苦心递金针——张竹坡之〈金瓶梅〉结构章法论》,《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0.张进德:《〈金瓶梅〉借径〈水浒传〉的文化渊源》,《求是学刊》,2009(02)。

31.贾海建:《论〈金瓶梅词话〉中的宴饮描写》,《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32.邓克尼:《从〈金瓶梅〉论饮茶民俗》,《茶叶通讯》,2009(01)。

33.李正学:《论〈金瓶梅〉中常时节形象的小说史意义——以中国寓言—小说中的人格心理发展为例》,《昆明学院学报》,2009(02)。

34.黄霖:《〈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序》,《昆明学院学报》,2009(02)。

35.康振栋:《〈金瓶梅〉用字通假二则》,《语文学刊》,2009(07)。

36.吴颢:《〈金瓶梅〉与〈红楼梦〉整体构思的相似性研究》,《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4)。

37.余丽梅:《论〈金瓶梅〉中程度副词“十分”》,《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38.王书玮:《芥川龙之介和〈金瓶梅〉》,《长城》,2009(04)。

39.薛蕾:《现实主义力作中的“幻境”设置——〈金瓶梅〉“幻境”描写艺术刍议》,《明清小说研究》,2009(01)。

40.张强:《打破文学传统的佳构——论世情小说〈金瓶梅〉》,《明清小说研究》,2009(01)。

41.杜贵晨:《关于“伟大的色情小说〈金瓶梅〉”——从高罗佩如是说谈起》,《明清小说研究》,2009(01)。

42.李妍青:《今朝与君别,瓶沉知奈何——从〈金瓶梅词话〉中李瓶儿之死看人情冷暖》,《怀化学院学报》,2009(04)。

43.夏继先:《试析〈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沧桑》,2009(02)。

44.王修华:《畸婚畸变心恶家恶化人——〈金瓶梅〉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根源》2009-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2009年1-6,《名作欣赏》,2009(10)。

45.刘旭峰:《“心学”与“无父者”——论〈金瓶梅〉中的两个重要背景》,《语文学刊》,2009(09)。

46.朱全福:《明代中叶社会风习与〈金瓶梅〉的“俗”——以西门庆作为考察对象》,《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7.蔡莉:《论宗教描写对〈金瓶梅词话〉人物塑造的艺术作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3)。

48.霍现俊,赵素忍:《小说中的“小说”:〈金瓶梅〉与其他小说关系研究(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49.戴承元:《〈金瓶梅〉与〈唐吉诃德〉“戏拟”叙事之比较》,《人文杂志》,2009(03)。

50.曾庆雨:《论〈金瓶梅〉的叙事建构与叙说特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51.全亮:论《金瓶梅》的作者是王世贞的仇家,《商情》,2009(01)。

52.邓鹏:《艺术在限制中求生——论〈金瓶梅〉的开头和结尾》,《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3.谭楚子:《以现代意识激活古代经典文本——有感于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而发》,《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4.甘振波:《与褚半农先生商榷〈金瓶梅词话〉中的吴语问题》,《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5.邱明峰:《〈金瓶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才智》,2009(15)。

56.刘敬林:《陶慕宁校本《金瓶梅词话》补校》,《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7.谈蓓芳:《从〈金瓶梅词话〉与〈水浒〉版本的关系看其成书时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8.张同胜:《毛泽东评〈金瓶梅〉的问题视域》,《菏泽学院学报》2009-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2009年1-6,2009(03)。

59.刘相雨:《〈金瓶梅〉中的夫妇关系与儒家家庭伦理》,《菏泽学院学报》,2009(03)。

60.康振栋:《〈金瓶梅〉词语释义二则》,《语文学刊》,2009(11)。

61.康振栋:《〈金瓶梅〉中的“把拦”和“把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62.陈桂成,《论子弟书对〈金瓶梅〉的审美接受》,《作家》,2009(12)。

63.赵甜甜:《〈金瓶梅〉慈悲情怀之我见》,《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6)。

64.李季:《描摹世态,见其炎凉——观〈金瓶梅〉》,《青年文学家》,2009(13)。

65.刘世杰:《论〈金瓶梅词话〉的认识价值》,《作家》,2009(14)。

66.薛洪勣:《〈金瓶梅〉地理背景新探》,《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67.贾海建:《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与“王世贞著〈金瓶梅〉说”》,《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68.肖峰旭:《吊诡的影的告白——〈金瓶梅〉中鞋意象与花园意象新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02)。

69.张鸿魁:《释“虚篢”并论俗字“嚣”——〈金瓶梅〉俗字讹字例释》,《中国语文》,2009(04)。

70.郑铁生:《〈金瓶梅〉第五年叙事结构张力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变数》,《北方论丛》,2009(04)。

71.贾海建:《论〈金瓶梅词话〉中宴饮描写的文学意义》,《宜宾学院学报》,2009(07)。

72.吴光正:《〈金瓶梅词话〉的宗教描写与作者的艺术构思》,《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论文,2009(04)。

73.杜斌:《关于〈新刻金瓶梅词话〉发现、购藏与影印》,《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74.陈进武:《浅论老舍与〈金瓶梅〉的译介》,《阅读与写作》,2009(08)。

75.史大丰:《〈金瓶梅词话〉中的枣庄方言词例释》,《枣庄学院学报》,2009(04)。

76.任旭娟:《幸运儿庞春梅》,《考试周刊》,2009(32)

77.刘小玲,李文博:《潘金莲——靓丽外表下的多重性格》,《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8)。

78.史大丰:《由〈金瓶梅词话〉看运河在明代戏曲南北交融中的作用和昆山腔的中兴》,《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04)。

79.聂双双:《〈金瓶梅词话〉烹技撷华》,《养生大世界》,2009(08)。

80.王伟:《〈金瓶梅词话〉与明代商业文化》,《作家》,2009(18)。

81.赵兴勤:《从〈金瓶梅词话〉到〈红楼梦〉——世情小说文化品格的跃升与小说创作的跨越式发展》,《河池学院学报》,2009(04)。

82.曹炜:《〈金瓶梅词话〉中的人称代词系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83.付善明:《〈闲情偶寄〉与〈金瓶梅〉中的女性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84.冯阳:《论〈金瓶梅〉中的梦幻奇异现象》,《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85.王雯:《十年来〈金瓶梅〉人物形象研究综述》,《大众文艺(理论)》,2009(17)。

86.周志兴,刘玉梅:《〈金瓶梅〉中西门庆的金钱享乐观》,《文学教育(下)》,2009(09)。

87.付善明:《〈金瓶梅〉与“隐性累积”——兼论其讲唱性》,《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88.王群:《〈金瓶梅词话〉“会胜”探诂》,《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9)。

89.李明霞:《〈续金瓶梅〉动词重叠格式及其传承与发展》,《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9)。

90.何淑娟,杨萍:《〈金瓶梅〉女性形象解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9)。

91.顾宇,钱成:《论张批〈金瓶梅〉对八股文法的借鉴与运用》,《怀化学院学报》,2009(09)。

92.田茉云:《〈金瓶梅〉媒婆系列之二红杏经营的高手——文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93.张国风:《〈醒世姻缘传〉与〈金瓶梅〉之异同》,《文史知识》,2009(10)。

94.王鹏程:《一件拙劣的仿制古董——由读〈金瓶梅〉对〈废都〉艺术性的质疑》,《名作欣赏》,2009(22)。

95.张晓丹:《〈金瓶梅〉的大众传播活动解读》,《新闻爱好者》,2009(19)。

96.王峰:《浅论〈金瓶梅〉主题的迂回表现》,《明清小说研究》,2009(03)。

97.周远斌:《谈〈金瓶梅〉中的说唱艺术成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

98.杜贵晨:《论西门庆与林黛玉之死——兼及〈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反模仿》,《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

99.赵海霞:《个性的张扬与人性“善”的回归——〈金瓶梅〉女主角之一李瓶儿解析》,《船山学刊》,2009(04)。

100.吴海燕,万东志:《论古典小说中“闺怨”的“意象化情节”建构——以〈金瓶梅〉、〈林兰香〉为例》,《南昌高专学报》,2009(05)。

101.杨子华:《〈金瓶梅〉与〈水浒传〉方言的继承关系》,《水浒争鸣》,2009(00)。

102.张进德,张扬:《试论〈金瓶梅〉对颂“情”传统的颠覆》,《水浒争鸣》,2009(00)。

103.杜贵晨:《〈金瓶梅〉研究不妨有一个“笑学”》,《古典文学知识》,2009(06)。

104.蒋婷玉:《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评黄霖先生的〈金瓶梅讲演录〉》,《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105.钱成:《论八股文法对张竹坡批点〈金瓶梅〉的影响》,《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106.王元胜:《精明的封建礼教叛逆者形象——〈金瓶梅〉林太太形象新论》,《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107.赖迟娜:《浅谈〈金瓶梅〉的思想意义》,《青年文学家》,2009(24)。

108.肖峰旭:《〈金瓶梅〉与〈儒林外史〉审丑特质刍议》,《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2)。

109.田茉云:《巧言令色的能者——薛嫂——〈金瓶梅〉媒婆系列之三》,《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110.张俊阁:《〈金瓶梅词话〉中“(S)+VP+也+怎的”选择复句的语义特征及来源考证》,《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111.吴永萍:《情与理的困惑——论〈金瓶梅〉女性形象塑造的矛盾性》,《文学界·人文》,2009(05)。

112.李凤英:《吴月娘处理妻妾矛盾的策略》,《语文学刊》,2009(12)。

113.付善明:《玉楼人醉杏花天——论孟玉楼》,《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114.李凤英:《传统意义上的吴月娘》,《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7)。

115.孙严妍:《“痴人”不痴——李瓶儿性格浅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9(05)。

116.童尚兰,吴昌林:《一曲不绝的哀歌,两颗孤独的灵魂——看〈金瓶梅〉中潘金莲与〈妻妾成群〉中颂莲的人生悲剧》,《东京文学》,2009(12)。

资料搜集与整理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下一篇: 2015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网络文学的诞生与普及性
上一篇: “深远如哲学之天地,如艺术之境界”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