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幻教父坎贝尔的说法:科幻与奇幻、玄幻之类

佚名 2024-02-17 16:01

美国科幻教父坎贝尔的说法:科幻与奇幻、玄幻之类

走进琳琅满目的书城,魔幻、奇幻、玄幻、科幻……诸如此类带“幻”觉的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概!但相比之下,我还是觉得科幻更有阅读的意义。

何也?辄因魔幻、奇幻、玄幻之类,总是给人以虚幻的成分过多,而匮乏现实科学依据,这样的东西看多了,让人感觉这个世界越来越不真实,越来越走向虚幻乃至虚无,而虚无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但科幻就不同了,按照“美国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的定义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科幻作品——他称之为“科学化的小说”——是凡尔纳、威尔斯和爱伦·坡那样的故事,是一种掺入了科学事实和预测远景的迷人的罗曼史。而“美国科幻教父”坎贝尔的说法则更耸人听闻:科幻不是主流文学的分支,而应该反过来美国科幻教父坎贝尔的说法:科幻与奇幻、玄幻之类,主流文学才是科幻的分支,因为科幻处理的是一切时间与空间中的事件。这两种说法虽然都不能令人满意,但也不无一定道理。科幻文学有如“盲人摸象”,被读者、作者、编辑和研究者摸来摸去,有人摸着腿,有人摸着牙美国科幻教父坎贝尔的说法:科幻与奇幻、玄幻之类,有人摸着肚子,有人摸着鼻子,有人摸着耳朵,但它们都只是大象的一部分。事实上,科幻文学不仅像大象一般结构复杂,而且它还是活的,会动,会摇头摆尾,还在不停地生长着,它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

亚洲首位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而令他声名鹊起的《三体》也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描述了一种在半人马座三星(应该是指半人马座α星: 这是一颗三合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生存的三体人及其三体文明。第一部讲述没有揭示那个宇宙文明的图景,其中的两大文明对这个图景也不甚了了,只是揭开了其面纱的一角。第二部讲述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第三部讲述随着时间的推移,黑暗森林理论形成了一门新的理论,即威慑理论。在罗辑高达百分之九十多的威慑度下,三体文明不敢轻举妄动,此时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但随着罗辑的老去,有必要选取一名新的“执剑者”,来维持这一平衡。刘慈欣认为,科幻是一种主要依靠想象力的文学体裁,它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体裁大相径庭,是以超现实为基础的。中国人习惯于阅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但殊不知在大约3000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大多数时间文学都以超现实的方式存在着,所以科幻其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体裁。

在刘慈欣看来,传统文学对文字的力量近乎崇拜,但这种崇拜在科幻面前是软弱无力的。科幻文学可能更适合用图像而非用文字来表现,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诸多形式可能更适合表现科幻。因为现实主义文学所描写的东西都是生活中已有的东西,文字会触发读者头脑中相应的想象,但科幻则与之不同,科幻想象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对于科幻来说,新奇感不仅挑战着人们的想象,而且冒犯着人们想象的可能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存在于科幻作家的头脑,而不被诉诸笔端。此其一。其二,与描写人、塑造人、引领人,以“人”为根本是大多数读者和研究者对文学创作的基本认知,从启蒙运动延续至今的“人文”思想与“人本”主义,构成东西方现代文学的核心思想这一传统思维定势不同,用科幻的视角观察科学与文学发展的历史,刘慈欣发现人的主体地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坚固。换言之,从科幻写作角度看,文学并非是人学。其三,在刘慈欣看来,与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相比,科幻小说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阅读。刘慈欣作品昭示人们:活着不只是柴米油盐,还可以仰望星空。像“诗和远方”一样,“仰望星空”如今也成了一种人生态度的追寻,刘慈欣似乎起到了某种诠释与引领的作用。“星空是神秘、宏大、深邃、广阔的,人在星空面前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感到自己很渺小。特别是从科学角度了解了宇宙之后,更有这种感觉。”“这个感觉大家其实都一样。”“有些人很现实,有些人力图脱离现实,接触更深远的东西。作为一个科幻小说作者,我肯定是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我对星空的未知更多了。”刘慈欣如是说。刘慈欣作品素以强大叙事能力与丰富想象力著称,刘慈欣中短篇代表作《带上她的眼睛》《朝闻道》《思想者》《中国太阳》等,展示的是一种我们以前不太习惯的、但却与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科幻关注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给人的潜意识里灌输这样的理念——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这三点,最终构成了科幻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

下一篇: 中国科幻正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原创的过程
上一篇: 宋剑华摘:新文学传统文化批判与承续现代转型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